新浪财经

平台贷规模或少于14万亿 “剥离”仍难治本

2011年06月07日 01:5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万敏 发自北京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暗伤。

   端午节前,央行发布的一则报告再次引发各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央行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年末,各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基本不超过30%。

   根据央行报告测算,2010年年底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逾14万亿元,远超出市场人士的预测。

   不过,部分分析人士表示,不能简单地以30%计算融资平台贷款余额,2010年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可能在9万亿~10万亿元,2011年一季度可能有轻微下降。

  规模或在10万亿

   央行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年末,各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基本不超过30%。与上年末相比,2010年年末多省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增速回落明显,由50%以上降至20%以下。

   有媒体报道,将去年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乘以30%,即48万亿乘以30%,认为央行所指的平台贷款余额约为14.4万亿元。

   而中投证券分析师张镭在其报告中称,上述算法得出的数字是对后文各地占比均不超过30%的总结,而不是对总体占比的表述。根据之前的报道和数据来看,平台贷余额应该在10万亿元左右,现金流半覆盖和无覆盖的占20%左右。

   中银国际的观点也认为,不能简单地以30%计算融资平台贷款的余额,各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贷款占比也千差万别;此外,央行的统计口径可能也较市场以前的表述更宽泛。估计2010年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可能在9万亿~10万亿元水平,2011年一季度可能有轻微下降。

   第一创业证券认为,很多平台贷款都已经被转成,或者正在被转成公司类贷款,实际没有偿付能力的平台贷款远不足2万亿元。该机构测算,银行体系内部大约1.2万亿~1.8万亿元可能需要剥离,再剔除掉三大政策性银行的份额,预计其中只有约0.7万亿~1.1万亿需要普通商业银行剥离。

  偿债能力看“地价”

   国务院于2010年6月10日下发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进行了分类: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项目本身有稳定经营性收入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非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的债务。

   央行在 《2010年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称,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依靠财政性资金偿债的公益性项目融资平台公司得到重点清理规范,贷款平稳收缩。

   “由于平台贷款普遍额度大、期限长,用途监督存在一定困难,信用风险仍需予以关注。另外,部分平台运作机制不健全,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自身风险也不容忽视。”央行称。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付立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基础建设是地方融资平台重要的投资领域,其投资的回收期比较长,出现坏账的时间也会更长一些,可能在5年,甚至10年或更长的时间。

   中银国际认为,未来平台贷款的偿债能力,首先取决于投资项目的运营效益,因为公路等基础设施及园区是主要投资项目,而这些项目的盈利更多取决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因此风险将更多地取决于各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融资平台公益性项目的偿债能力,则取决于地方财政实力。而地方财政实力部分由税收决定,部分受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影响。考虑到大多数贷款是以土地房屋为抵押品,因此,房地产,特别是土地交易和价值对整体还债能力也有较大的影响。

  处理方法值得商榷

   据央行对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情况的专项调查,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较2008年年末增长25%以上。其中,县级 (含县级市)平台约占70%,而政策性银行是西部地区平台贷款的主力。

   此前,媒体援引财政部相关信息称,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建立几个专门的公司来接手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并研究省市级地方政府发债的改革事宜。

   “建立资产管理公司或者发债都是可行的,但是造成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混乱,地方政府的责任是回避不开的。有些地方政府明知财政收入不行,但仍然追求在任期内的短期投机,将债务遗留下来,如果没有建立很好的财政约束体制,之前的责任不予追究的话,这些方案都只能治标不治本。”付立春表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