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单一高薪战略遇挑战外企在华招聘谋变

2011年06月07日 02:0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罗伦 发自上海

   美国贝尔登电线电缆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斯特鲁普最近的心情有些烦躁。对一家在中国拥有1900名员工的外企,斯特鲁普透露,公司的中上层管理人员数要达到80人,但眼下,拥有一支优秀而稳定的管理团队似乎变得越来越难。

   “这样看来,公司很难再招到和留住优秀的中国员工了。”斯特鲁普表示。

   在斯特鲁普看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尖端人才已经意识到,跨国公司并不是他们唯一选择。“在本土企业,他们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为应对优秀人才的短缺,斯特鲁普的公司必须提高薪酬水平才能与中国本土企业保持竞争。去年,斯特鲁普改变了自己的招聘策略,将对尖端人才的注意力转移到培养尖端人才的方向上。“招兵买马只是为培养管理人才的入门级员工。”斯特鲁普表示。

   事实上,在华遭遇“招聘难”的问题并不只是一家公司。翰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卓东樱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过去,有很多高管会从一家跨国公司跳槽到另一家跨国公司,而现在,高管们从跨国公司流向国内本土企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外企在华“光环”渐失

   在过去,外企对中国年轻人是一块“金字招牌”。然而现在,这一切似乎已经改变了。

   今年二季度翰德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对各主要经济领域近600名主管的调查,所有受访者(所在的不同外资公司)中有近四分之三(73%)的人表示,相比去年,今年招揽尖端人才已变得愈加困难。

   “我们在调查中还就未来六个月内,企业所面临的最重大的人力资源挑战这一问题与受访者进行了交流。人才竞争成为了最受关注的焦点。”卓东樱表示。

   上述报告显示,在来自各行业的所有受访者中,有37%的受访者认为,招聘符合岗位要求的员工将是最大的挑战,而26%的受访者将留住优秀人才视为最大的挑战;薪资上涨同样被视为重大挑战,有20%的受访者提及这一点——这是2008年二季度同一问题调查结果(9%)的两倍以上。

   看起来,外企的在华“光环”正在不断失去原先的光彩:“到去年底,外企享受多年的‘超国民待遇’宣告结束。”高管猎头公司罗盛咨询大中华区程总经理告诉记者,今后,内外资企业将在中国市场上基于相同的税费征收标准展开竞争。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一些公司经历国际金融危机时所表现出的大规模裁员或许给不少尖端人才留下阴影。相比之下,中国的本土企业更为稳定,对中国本土市场的了解与掌控也更出色。”卓东樱表示,对人才而言,外企是否能顺利实施事关本土全局的战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考量点。

   与外企遭遇 “招聘难”相对的是,民企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地位不断提升。人力资源公司万宝盛华调查发现,民企对管理级别的候选人吸引力明显增强,在首选民企的候选人中,管理级别超过六成。

   卓东樱对此表示,薪水和身份的优越感只是表面因素,促使人才从外企流出的原因,还与外企的用人特性有关。“通常,外企的工作岗位分工明确,所以外企更多的是需要专业人才。相比之下,国企和国内私企更需要可以处理各方面问题的综合性人才。一些外企的职业经理人,会因为岗位职责狭窄而产生无用武之地的感觉,而更多的本土企业需要很多通晓外语、了解国际规则的管理人才,更宽广的舞台和更好的职业前景吸引了一些外企的优秀人才。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经济日渐壮大,不少本土的优秀企业在经过你死我活的拼搏后脱颖而出,对它们的竞争实力,即使是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也不可以等闲视之。”

  人才争夺战推高薪资

   针对认为寻获尖端人才比往年更加困难的受访者,上述报告进一步询问了导致该问题的原因。“整体而言,具备所需专业技能人才的短缺以及候选人对薪酬增长的期望是导致招聘困难的最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本土企业与外企的人才争夺战的打响,市场平均薪资也水涨船高。“总体上,中国地区雇主的加薪幅度在亚洲其他受调查市场中居首。有近1/3(32%)的受访者表示加薪幅度在10%或以上,该比例远高于其他受调查市场。另有34%的受访者预计加薪幅度在7%~9%之间,仅7%表示不会加薪。”上述报告显示。

   然而,从企业运营的商业成本和人才的稳定性看,仅靠提高岗位薪资待遇,显然不是长久之计。薪资的增长,使外企留住管理人员的挑战越来越大,以高薪挖角的公司易陷入被出价更高的公司挖角的恶性循环。

   “关键是要寻找到合理而科学的绩效管理方式。”上海兰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铸表示。

   那么,外企应当如何在华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宋克春以从前“印象不佳”的国企绩效管理为例,开出了12字“药方”:转变观念、优化体系和持续提升。

   “具体来讲,不仅关注绩效考核打分,更要关注绩效反馈沟通。另外,除关注关键业绩、员工层面和结构性考核外,还要关注文化行为、组织层面和过程性考核。通过做好加减乘除法,优化绩效管理体系;而绩效管理中的持续审计化、平台化、技能化和精细化,为方案落地提供保障。”宋克春表示。

   眼下,如何在中国市场更好地执行自身的管理策略,尤其是人才战略的实施,成为了外企在华想要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第一大课题。

   “随着招聘意向持续走高,优秀人才的工作机会不断增多,雇主们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增强员工忠诚度,并留住出色员工。”卓东樱对记者坦言。

   上述报告调查显示,目前,在全行业外企中得到广泛应用的 “留人策略”有四种:员工表彰项目、卓越表现奖励、金钱方面的激励和教育培训项目,分别有61%、57%、56%和56%的受访者提到相关内容。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