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福建海西经济区: 先行先试 全力以赴促转变谋发展

2011年06月07日 09:59 来源:中国经济网

  科学发展转变方式

  从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到今年国务院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海西建设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历时2年。两年来,八闽大地站在新起点上,担负着新使命,正以豪迈的气魄、稳健的步伐实现着全新跨越。

  海峡西岸经济区涵盖闽、粤、赣、浙四省20个城市,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两年来,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的福建省正朝着《意见》所赋予的“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宏伟发展目标,积极投入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建设热潮中,书写壮丽的篇章。

  全力以赴促转变谋发展

  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建设海西,福建有怎样的作为?

  2010年7月,打好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长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小城镇改革与发展、民生工程五大战役的号角在八闽大地吹响。福建省委、省政府强调,要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以敢闯敢拼的决心,以“追”和“赶”的姿态,全力以赴推动目标落实,促转变,谋发展。

  重点项目强力推进,形成新的动

  力源。2010年,全省366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936亿元,166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177个项目开工,分别比年初计划增加46个和57个,全年共完成重点建设投资2300亿元。今年第一季度,福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6亿元。

  20多年前,深圳人创造的“深圳速度”,已载入中国改革发展的史册。今天,福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正以比学赶超的气势创造“海西速度”。

  在平潭,一个个重点项目正在这里全速推进,架桥、铺路、填海、建港……“一天一个样”,年度计划投入300多亿元,未来3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昔日荒凉海岛被划定为两岸携手共建的综合实验区后,如今正如火如荼的建设开发。

  在漳州古雷半岛石化产业区,十几部重型设备依次排开,繁忙作业。一年前还是一片空地的园区,如今已初具规模。

  在漳州湾东山岛,福建省目前投资额最大的民营工业项目旗滨玻璃有限公司建设工地一派繁忙景象,现已建成3条高档玻璃生产线和一批配套项目,后续生产线正在紧张施工之中,到2013年该项目年产值可达300亿元以上,将从工业规模和财政总收入上实现较大的飞跃。

  这些火热建设场面仅仅是福建深入贯彻和高效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

  压题图片厦门经济特区。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两年来,海西效应产生的奇迹在海峡西岸产生广泛影响,与之相伴的是八闽大地比学赶超、跨越发展的激情与活力。

  产业支撑效应日益显现

  在《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之一是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这一定位,使福建工业产业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为在高起点上寻求产业集聚的突破,去年7月,福建省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若干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福建省经贸委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要突出抓好10条重点产业链、38个重点产业集群、21个成长型产业集群基地建设。

  对接中央企业,引进重量级产业落地,是促成福建产业迅速集聚、产业集群日益壮大的火车头。去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福建与央企对接洽谈会上,一举签约56个项目,总投资达4996亿元。今年以来,央企投资福建步伐再提速,宝钢集团重组福建德盛镍业项目、中航工业集团天马TFT项目、首钢凯西项目、中海油1000万立方米原油商业储备库项目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截至今年3月底,福建与央企签约的项目已开工25个,总投资2569亿元,开工率达45%。

  与此同时,福建在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积极对接台湾制造业也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0年底,福建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过1万项,台湾百大企业在闽投资已增至60多家。

  目前,福建38个重点产业集群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3.6%,其中有21个产值超百亿元,有7个入选全国百佳产业集群,拥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258个。一批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聚集和形成,东部沿海先进制造基地日渐成型,产业支撑效应日益显现。

  先行先试取得重要进展

  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放开发以及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是海西开展先行先试、展示前沿平台的重要突破口。

  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说,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通过两岸共同开发,将平潭建成一个新兴的海滨城市,形成“南有厦门、北有平潭”的福建城市新格局。

  据了解,按照福建省提出3年内基本形成开放开发条件的要求,平潭岛去年完成投资96.7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

  去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厦门发挥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试验区作用,扩大金融改革试点,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先行先试一些金融领域重大改革措施。目前,厦门已经制定出台了《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工作方案》,并初步确立相关工作机制,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实体建筑选址工作也已在进行之中。

  今年4月11日,两岸金融中心建设指挥部正式揭牌成立,拉开了高效高速建设两岸金融服务中心的序幕。该中心总用地达17平方公里,这是获国家批准的首个也是惟一的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目前,中心已落地项目9个,在谈项目超120个。而此前,福建省早就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闽台金融合作的举措,如支持两岸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双向互设;支持台企上市融资;支持建立台资企业及中小企业股权柜台交易市场;支持两岸产投和创投等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等,为两岸金融合作取得新突破呈现了无限空间。

  农业一直是先行先试的重点领域,两年来,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取得重要进展,福建率先建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率先开展两岸农业技术合作,率先创建台湾农民创业园,率先零关税进口台湾农产品……

  更加重视保障改善民生

  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海西赋予了福建更大的责任和更为宏伟的发展目标: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

  民生为大,民生优先,福建省在贯彻海西战略中明确提出,抓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收入,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做到发展民生与经济工作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使海西建设和福建发展的过程,成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的过程。

  2010年,福建省民生支出近1100亿元,在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强农惠农、便民生活、和谐平安、防灾减灾等方面办了49件实事。今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继续为民办38项实事,这些实事涉及城乡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助残、养老、社保、安居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整治、惠农政策、平安建设等领域。

  今年前5个月,福建省一方面确保完成25万套以公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确保实现全省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步增长,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力争在“十二五”时期末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省居民健康水平。在教育方面,福建省继续优先发展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基础教育,坚持规模和质量统一,在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配置上进一步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倾斜,促进教育公平。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