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蒋旭峰:假如美国的购物袋也收费

2011年06月08日 00:33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笔者在华府一家商场结账时,女收银员面露愧色地说:“对不起,我们的塑料袋是收费的,五美分一个。”在偌大的华府,购物袋收费的商场寥寥无几,因而这些“先行者”才会忸怩不安。尽管中国的“限塑令”已经三周岁了,而在笔者到访过的很多美国城市,像这样对购物袋进行收费的商场和超市寥若晨星。

  在美国这个能源消耗大国,能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随处可见:居民垃圾分类远逊于日本;找遍多家大型超市和文具商店,竟然找不到卖笔芯的,只得把才用了一次的签字笔忍痛扔掉;街道清洁工不用笤帚,而用“大块头”吸尘器;在国民酷爱啤酒的美国,很多品牌的啤酒瓶不可回收;笔者早上不用设闹钟,居民区里动静“翻天覆地”的垃圾车早上7点左右会提供免费“叫早”服务;在美国西服的功能很多,其中一条是夏天御寒,笔者多次穿着长袖衬衣还被一些办公楼里的中央空调吹得涕流不止。

  这些做法不仅能源利用不理想,甚至会给你带来不便和不安全。美国很多公路上的夜间照明极差,而公路旁的酒店却鲜有像中国拔卡断电的做法。去年冬天,笔者和朋友去弗吉尼亚州的费尔法克斯县听音乐会,在这个全美人均收入排前三甲的县,我们夜里7点半左右竟然在剧院附近开车转了20分钟找不到路,原因很简单,公路上没有路灯,我们看不清路牌,也多次险些和路上飞驰而来的汽车“接吻”。

  平日里浪费一度电、一滴水似乎不起眼,但这个超级大国一年消耗或者浪费的资源量惊人。美国M SN BC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显示,美国人一年丢弃的矿泉水瓶接起来可以环绕地球190圈。尽管美国很多公共场所设有免费饮水池,但笔者经常见到美国人买几小瓶矿泉水,喝完一瓶扔一个空瓶,像笔者这样外出保留带水杯习惯者属于“异类”。

  有人戏谑说,如果在美国生活久了,估计要买助听器,因为马路上经常会开过体型威武、噪音惊人的消防车、校车、卡车、哈雷摩托……因此,奥巴马政府准备出台新规,从2014年开始,厂商销售的载重卡车、校车、皮卡的能耗和尾气排放量要比现在降低10%到20%。这条规定让人拍案叫好,校车的安全性固然不可忽视,但坐“油老虎”上下学则没有必要。

  笔者的邮箱里保留着美国政府发给民众的一封电子邮件,列出了可以节省能源的点子:“洗澡多用淋浴,少用沐浴;电脑不用时要关掉;尽量攒一整桶衣服后再开洗衣机;将碗碟尽量风干,少用烘干机……”美国政府既然给出这些建议,表明至少很多美国人平时过日子有些“败家”。

  笔者多位在中国生活的美国朋友已习惯了带购物袋出门,毕竟面对购物袋收费,很多人在意的不是五分钱,而是理性经济人在价格杠杆作用下采取理智的行动,而这种个体的利己举动集腋成裘后,能汇聚为全社会节约资源的利他效果。以笔者现在居住的美国社区为例,即便是在用电高峰期的夏季,普通居民交纳的配电费和供电费都没有体现随着供电量增加的累进加价制,而是累进降价制,故而不知道会有几个美国人真把政府“攒一整桶衣服再开洗衣机”的号召当回事。

  假如美国的购物袋也收费,不知有多少美国人开的SUV后备箱里会出现自备购物袋?(蒋旭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