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北汽高层地震

2011年06月08日 08:04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文 特约记者 李永钧

  雄心勃勃推进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的北汽集团正面临空前的人才危机。

  北汽高管层一番大换血后,其国际化和自主品牌战略将重新步调。

  5月18日,北汽集团发布“换帅”公告:汪大总在任期三年期满后,不再全职担任总经理职务,改任北汽的专务总经理,北汽股份公司总裁韩永贵将代理北汽总经理职务。与此同时,北汽股份副总裁张欣也确定离职,或转投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公司麾下。

  此时距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经过全球招聘打造的这个高层团队刚刚两年,北汽股份公司也刚刚成立不到一年。

  汪大总“变身”

  此前坊间有传闻说,汪大总被“降职”是受萨博、华泰签署战略合资协议一事牵累,但《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致电北汽时,有关人员否认这种说法:“汪大总的人事调任,是4月份就已经做好的决定,当时萨博与华泰的签约仪式尚未举行。而且,汪大总不再全职担任总经理职务,续聘其担任集团专务总经理一职,是根据汪大总的个人意愿,北汽集团董事会尊重其意见而做出的决定。”

  三年前,将汪大总引进北汽,可以说是徐和谊为北汽国际化战略布局的第一步棋。美籍华人汪大总曾在通用汽车任职20多年,成为通用汽车中职务最高的华人。2006年,汪大总回国,任上汽集团副总裁。2008年,他转投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更名为北汽集团)任总经理,主持公司经营工作,任期三年。在此期间,他的工作全部围绕“北京牌”的复兴展开。作为中国最早的自主品牌之一,“北京牌”曾经与一汽集团的红旗、上汽集团的“上海牌”一样,是中国汽车业掀起合资浪潮前的知名自主轿车品牌。

  在2008年的北京车展上,北汽发布了“北京牌”乘用车的Logo,并同时推出两款“北京牌”中高级轿车的概念车。虽然这再度唤醒了人们对于“北京牌”的回忆和关注,却并未收获好评,人们反而嘲笑展台上的“北京牌”与其定位不合拍。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汪大总卸任北汽集团总经理,是因为其推动自主品牌的成绩不理想。

  但是,北汽集团有关人士对汪大总工作的评价并不低。他们表示,三年来北汽的经营业绩大幅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国际化步伐大大加快,这其中汪大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那么,到底为何会有汪大总自降其职的“个人意愿”?有接近北汽高层的人士告诉记者,现年57岁的汪大总此举或是由于过去长期在海外生活,不习惯在国企经常参与政府开会、学习文件等事务。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汪大总从集团总经理身份转为负责国际业务的专务总经理,表面上看似乎被降职了,但他现在身兼美中汽车交流协会主席、全球汽车精英组织主席等社会职务,拥有广泛的海外资源,于北汽而言,由他来主抓海外业务,拓展国际市场,最合适不过。

  汪大总的继任者韩永贵是北汽集团和北京汽车的老员工,曾任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团委副书记、书记,北京轻型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北京汽车工业总公司党委委员、团委书记、教育处长,现任北京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和新闻发言人。

  “相比于汪大总等‘空降兵’,一直在北汽系统内的韩永贵,与徐和谊的组合也许可以更为同步。”某知情人士如是表示。

  张欣挂印

  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基地建设项目刚刚启动一个多月,执掌这一项目的北汽股份专务副总裁张欣却递上了一纸辞呈。据消息人士透露,一些从原南汽到北京投奔张欣的职员甚至已经打算再次追随其离开。

  “张欣在南汽时,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高层。”与其共事多年的南汽前高管称,28岁时张欣成为南汽物流公司的总经理,在其带领下,公司连续多年赢利,并以每年翻番的速度递增。8年后,调任南京依维柯公司总经理的张欣,令该公司销量连续5年以15%~26%的速度增长,是集团里唯一赢利的整车企业,而后张升任南汽集团副总经理,并被委以打造名爵的重任。

  张欣是在2008年8月离开南汽进入北汽的。当时,北汽急需一个得力干将推进明显滞后的自主品牌项目。在董事长徐和谊眼里,张欣是个上佳人选。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尤其是株洲基地的迅速落成、微型客车的试制成功,让张欣在北汽的风头一时无两,上百名南汽职员相继投奔。

  然而,在株洲基地两款车BC301Z和BC306Z顺利下线之后,张欣却选择离开,这也让很多人感到费解。有分析人士表示,张欣的离职或与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现状有关,株洲项目后续的推进和销售遇到了不小困难,张欣承担了很大压力。还有业内人士分析,张欣辞职与北汽股改成立股份公司后调整职务和管理权有关。

  不过即便如此,张欣对于北汽自主品牌的发展功不可没。张欣曾宣布,根据北汽的品牌发展战略,北京汽车在未来5年内将陆续推出20余款全新自主品牌乘用车车型,全面覆盖从A0级到C级轿车、轻重型越野车和交叉型车系列产品线,2015年实现产销量70万辆的目标,进入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第一阵营。

  接近张欣的人士这样评价其在北汽集团近3年的工作业绩:在北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创建工作中,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搭建了轿车和微型车两个整车生产平台,完成了经济型轿车工厂的建设;同时组建了北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创业队伍,这个队伍已发展到1300多人。张欣曾表示,对自己在北汽集团的工作没有遗憾。但是眼下,这位主管的离职,为北汽自主品牌战略的如期实施增添了变数。

  低调离去的张欣已经找好了下家,据北汽内部人士透露:“张欣将去往川汽,对方给其的待遇和条件十分丰厚。”据了解,川汽是四川富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专业从事客车、越野车生产的集团公司,主要生产“野马”牌系列汽车。半年前,四下寻觅合资合作机会的北汽曾与川汽接触,徐和谊还曾率队去往川汽考察,但随后的合作洽谈却不了了之。

  高层动荡背后

  2008年,掌印一年有余的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理顺各种外部关系后,开始组建自己的高管团队,其中的重头戏就是通过全球公开招聘北汽控股总经理,最终从上汽集团迎来了汪大总,从南汽迎来了张欣,从奇瑞请到李峰掌管北京现代,从昌河汽车引入蔡速平,出任北京奔驰中方副总裁。一番招兵买马后,围绕徐和谊的高管团队正式组建完成。

  此后两年这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团队迎来了“蜜月期”。此间北汽集团业绩大幅攀升,以往亏损最严重的北京奔驰也在2009年实现赢利,自主品牌项目同步重新启动。2010年,北汽股份公司宣布成立。但是,徐和谊四处招贤后面临的是要形成高效的指令链条和管理体系。实际上,目前北汽面对的问题就是各基层职能部门分工还不够到位,无法快速实现有序运行,这使人事“地震”的影响更加凸显。

  “北汽股份组织架构极其繁杂,每次各板块一把手开会都有50多人参加,一般的会议室甚至都坐不下。”一位北汽内部人士如是说:“现在最关键是迅速实现新机制有序运行,不然大家老是在猜、在看机构变化。”

  实际上,由于高层团队都是徐和谊挖来的“能人志士”,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围绕一个全新的品牌形成合力并达成相互信任,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反而容易为平衡各方利益,导致效率低下。

  有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北汽的团队合力不足,光整车部分,就有负责日本三菱车型的,有负责萨博车型的,有负责小型车型的。在人力技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还这么散乱,北汽自主品牌快不起来。”

  与此同时,来自北汽研究总院内部的消息也透露:现在一个子项目需要一年多时间才能勉强定下来。事实上,按照常规的速度,一个子项目两个月就完全可以具体实施。就研发流程来看,北汽研究院相比一汽、上汽和长安等汽车集团,显得过于繁杂,人员任命和组织架构也很难被外界理清。所有这些都凸显出,北汽急需建立良好的企业运作机制。

  自主品牌挑战

  雄心勃勃推进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的北汽集团正面临空前的人才危机。

  汪大总和张欣都是北汽研发板块和自主品牌板块的标志性人物。三年来,北汽一直积极持续推进自主品牌项目。随着张欣和汪大总的人事变动已成定局,业内开始担心,北汽的自主战略会否生变。特别是2011年,北汽自主品牌随着生产基地落成、双品牌战略确定以及一系列基于萨博平台技术的自主品牌概念车型的亮相,开始进入发展的关键阶段。今年微客品牌“威旺”已经亮相,中高端乘用车也将在今年年底上市。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张欣走了,汪大总则去专心做海外市场和并购,北汽自主品牌一下子没了主心骨。难怪业内人士都替本来就来得晚、竞争优势又不明显的北汽自主品牌捏了一把汗。

  与内部问题相比,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和人才争夺也让北汽感到紧张。从年初开始,北汽自主品牌的人才流失便引发业界关注。据消息人士透露,由于长安、长城等车企的挖角,北汽研发体系的人才流失率在增加。长安集团去年将研究院和中高端汽车基地布局在了北汽的眼皮底下,招聘员工与高管的条件十分丰厚。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后起之秀同样也对北汽的人才虎视眈眈。

  有知情人士称,不少一线技术人才被其他车企挖走。乘用车工程院平台总监高家伟在今年2月离职,北汽研究总院部分职员也相继离开。据悉,前不久,北汽研究总院乘用车工程院院长叶子青也已经离职,转投潍柴。北汽集团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大量技术人才的离职,无论对依靠萨博技术诞生的北京高端轿车,还是对意图冲击销量的经济型轿车项目而言,都不是个好兆头。

  “随着徐和谊2007年上任后招揽的一批高管的合同到期,人才流失可能继续发生。而北汽股份成立带来的一系列调整,不可避免地要触碰到部分高层的利益和权限。张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辞职的。”这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内部人士如是说。

  事实上,由于目前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处在大发展阶段,人才市场的供应在短期内很难满足这样的需求增速,现有人才基本是在几个大的汽车集团之间流动,竞争对手直接到对方办公楼里挖人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一趋势在未来只会愈演愈烈,人才已经迅速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日前举行的北汽内部会议上,徐和谊强调:“确保北汽股份公司的全面顺利运转,是集团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关系到集团今年能否顺利完成全年的任务目标,更关系到北汽集团未来的盛衰成败。”徐和谊对北汽股份的重视,是对由北汽股份运营的自主品牌的重视,也是对北汽整体上市的关切。然而,面对自主品牌运营人才的流失,徐和谊的大自主计划不可避免将面临新一轮的挑战。

  “北汽计划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从现在的2000亿元增长到4000亿元,员工人数从现在的6万增长到10万甚至12万,其中管理和技术人员要达到30%。”也许是感受到了人才危机,北汽集团代总经理韩永贵上任伊始,就带队赴德国延揽人才,从5月21日到5月25日,在德国连开3场招聘会。北汽公关部人士表示,这是北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外招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