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8日 08:04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文 本刊记者 杨筱
陆永华出售林洋新能源股份半年后,携一手带大的林洋电子登陆A股,以图再战。但此次等待他的并不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江湖。
江苏林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林洋电子)于3月30日IPO过会。预披露材料显示,林洋电子主营业务为电子式电能表、用电信息管理系统及终端产品和其他电工仪器仪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本次拟在上交所发行不超过75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2.9亿股,募集资金8.06亿元,用于智能电能表、智能用电信息管理终端建设等5个项目。
法定代表人陆永华是林洋电子的实际控股人,对于此次林洋电子上市,业内人士预计发行价在12元至15元左右。其中陆永华实际的持股数大约在1.53亿股左右,按发行后的价值保守估算,陆永华的身价将倍增,陆永华家族的财富排名也大大提前。
救急创业
和许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不同的是,陆永华的起家显示了他成熟企业家的眼光。
1997年3月,34岁的陆永华已经年薪百万,身份是长通电脑公司的总经理、广州分公司的承包人。这时,由他推荐的启东计算机厂与港商合资创办的南通林洋电子有限公司(林洋电子前身)在短短一年里亏损100多万元,企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思前想后,他决定回到启东并出资20万美元一次性买断亏积100多万元的林洋公司启东方股权,开始了创业。当时林洋公司几乎处于“无技术、无资金、无市场”的三无状态,有着多年市场经验的陆永华决定把扭转局面的关键定位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坚持以一流的产品抢占市场制高点。
至今,江苏启东当地的各类媒体对陆永华的创业故事仍然是津津乐道,很多创业细节被不厌其烦的重复:为了提高办事效率,陆永华自费购置了一辆五成新的面包车,整天走南闯北跑市场,虚心听取客户意见,捕捉市场信息,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在车上度过。回到公司常常连夜组织力量攻关开发适销对路的电表新品。
几个月后,由林洋电子自行研制开发的智能型单相电子式电能表诞生了,并在江苏、上海等地一炮打响,走红周边的浙江、安徽等地,当年公司就实现产值100万元、销售90万元,上缴税收9万元,利润10万元。
之后,陆永华一方面利用工作之余自修大专、本科,强大自我;另一方面四处奔波广纳人才,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即林洋数码科技开发公司,专业从事林洋电表研制与开发。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有100多人成为科研开发的精英。他们中现海归派的研究生,也有自己培养出来的土专家,这些人成为林洋跨越奋进的科技先锋。
其中,坊间最具故事性的传闻是:为聘请一位在南通工作的电子专业本科生,陆永华顶着高温酷暑,亲自出马,一连五六次登门求贤。可对方嫌路远再三推辞,最后一次陆永华曾流着眼泪说:“我陆永华现在并不是缺钱花,现在可以说吃不愁,穿不愁,而我现在三顾茅庐,想到的是公司的利益、650多个下岗职工的生存,所以我是诚心诚意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帮助。”这位大学生听后感动得连连点头。
如今,林洋电子先后自主开发了数以百计的电表新产品,如单相和三相电子式电能表、单相和三相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等八大系列280多种产品,电表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及越南、美国等五大洲20多个国家与地区,而陆永华更是多次流露出了争做中国表王的决心。
有人曾问起陆永华成功的奥秘,陆永华说,合作中要给对方信心,给自己信心。当地的媒体曾透露:在林洋公司与港方合作期间,作为总经理的陆永华,不拿一分工资,出差在外,住宿费超过200元的部分,都是自掏腰包,从不领取出差补贴。而那辆名声在外的、伴随他走南闯北的面包车,据说就是他自己掏腰包买的。
细节决定成败,陆永华在细微处的努力,加上创业的勇气,造就了新的财富神话。
投资初试
在林洋电子顺风顺水发展起来后,对林洋电子今后的走向,陆永华进行着长期的思考和研究。对销售市场有多年经验的他很明白,作为国内电表行业的骨干,公司的上升空间已经有限。在考察了解了诸多行业后,陆永华最终选择了太阳能,他认为:这是一个朝阳产业。
2004年8月,陆永华正式组建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林洋新能源),投入8000多万元组织研发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进军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犹如环环相扣的小说,5个月的时间内,陆永华完成了从运筹帷幄、公司成立再到产品研发、生产直至规模化出口的一系列高难度动作。
财富奇迹再次降临,两年之后,林洋新能源的营业收入就达到6000万美元,而这个数字是陆永华在电能表行业摸爬滚打10年之后才达到的。
这个财富神话一气呵成的完美结尾是:林洋新能源在诞生28个月后的2006年12月21日,顺利地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而第二天这个世界财富赌场就将关门喜迎圣诞。这一次,陆永华融资1.5亿美元。
出人意料的是,就在几乎所有的人都猜测陆永华是否觊觎着太阳能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时,戏剧性的故事发生了:2010年8月3日下午,韩华石化对外公告称,将以4340亿韩元(3.667亿美元)纯现金收购江苏启东林洋新能源(NASDAQ:SOLF)49.99%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原第一大股东Good Energies(又称好能源)和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陆永华,悉数出售了所持股权。
而此时,陆永华“对太阳能产业是朝阳产业”的判断似乎还余音袅袅。
故事接下来的章回顺理成章,没有任何悬念:在卖林洋新能源之前,陆永华就宣布独资创立上海林洋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林洋储能),进军储能产业。这一次,林洋储能选择了当前国内最热的钒电池技术为主要研发方向。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研究人士分析:从林洋电子到林洋新能源,再到如今的林洋储能,都是当时国内最热门的行业和技术,可以看出,陆永华在财富王国的战略战术就是先占领科技的制高点,然后再攻城略地。
但这一次,他还会像以前那样顺利吗?
份额隐忧
回头分析陆永华财富制造的过程,从时间上推算,几乎在将林洋新能源股份抛售的同时,陆永华已经在积极筹措林洋电子在A股的上市,这也是他卖掉林洋新能源后再涉资本市场,不过,这次是在中国。
然而,林洋电子IPO过会后,投资者对林洋电子的质疑声也开始若隐若现。
某电网公司下属企业人士分析说:电子式电能表部分行业内规模化优势企业占有主要市场份额,短期内各企业市场份额基本保持稳定,但市场竞争仍然较为激烈。林洋电子进入市场较早,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发展,在国内电子式电能表市场竞争格局中逐渐确立了优势地位,但主要产品仍面临其他规模企业的有力竞争。
此外,在行业前景看好的情况下,新厂家的进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产品的销售压力。
前述人士表示:“如果在产品技术升级、营销网络构建、销售策略选择等方面不能适应市场变化,林洋电子面临的市场竞争风险将会加大,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已有的市场份额,从而导致公司市场占有率下降,影响其持续发展力。”
而令投资人担忧的恰恰是林洋电子的持续发展力,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证券研究人士告诉记者:林洋电子的招股说明书透露,在2008、2009、2010年3年的公司前五名的销售客户中,林洋新能源曾系公司实际控制人施加重大影响的企业,华尔利电子系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
记者也在调查中发现,2003年至2010年,公司与林洋新能源的关联交易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85%、2.89%和9.38%。其中,2008年和2009年,林洋新能源向公司采购的关联交易金额分别占其营业成本的比例为0.84%、0.85%(注:林洋新能源2010年度报告数据暂未披露)。从以上可以看出,2008年和2009年,该项关联交易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较小,但自2010年起占比有所上升。
尽管林洋电子方面多次强调,为增强公司的独立性和规范性,该公司已经通过资产转让与收购,逐步消除或减少与部分关联方的交易事项。
但上述证券研究人士表示了质疑:众多的关联性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加上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微妙的关系,如果监管不到位,很容易发生产品价格定价不公、输送利益等损害投资人合法利益的问题。尽管公司已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司章程》及《关联交易决策制度》中对关联交易的决策权力和程序做出了严格规定,关联交易事项及金额持续下降,但仍不排除公司未来关联交易决策制度不能得以有效执行所引致的风险,导致中小投资遭到利益损害。
记者研究发现,报告期内,林洋电子的关联交易事项较多,除了林洋新能源外,经常性的关联交易涉及华尔利电子、江苏华源、南通乐利华、华利塑胶、永强智能等多家企业,交易类型涉及资产收购转让、担保、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出租房屋及建筑、提供综合服务等多个方面,这些环节都存在人为左右的可能。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就关联交易的监管问题试图采访林洋电子的联系人,但是,截止到发稿时,仍未得到回应。
排名之惑
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是,和林洋电子相差一个月过会的同行业企业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星电气),也同样标榜自己是电子式电能表的第一。
林洋电子的招股说明书中显示: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电工仪器仪表分会资料统计,公司2007年至2009年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第一。公司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式电能表生产企业。招股说明书中显示:在电子式电能表领域,除本公司外,占有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还有三星电气。
依据三星电气招股材料,2010年上半年,三星电气在我国主要生产厂家实现的销售收入及占行业销售总额的比例情况中,排名第二,占比10.58%。排名第一的则是华立仪表。而三星电气在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集中规模招标采购中,按照中标数量计算的市场占有率为10.66%,名列第一。中标量第二的厂家占有率不到8%,其领先优势明显。
而林洋电子的招股材料显示自己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子式电能表生产厂家。2007年至2009年,公司电子式电能表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第一。
由此,电子式电能表市场的占有率成为谜团,这似乎也暗示了同行业中上市公司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之争将更加扑朔迷离,不由得让投资者对林洋电子在未来市场中的利润增长率有了隐隐担忧。
上述某电网公司下属企业人士还指出:报告期内,林洋电子主营业务的增长高度依赖国内电力行业发展,来源于国家电网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的营业收入占比较高。因此,公司销售策略的制定与国家电网公司的招标形式变化密切相关。未来如果国家电网公司集中招标占比持续上升,公司可能面临不能及时增强研发力量、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以适应新招标模式的风险。
事实上,由于在国家电网集中招标实施初期,各投标企业大多采取低价中标的策略以抢占市场份额,赢取先发优势,引致竞标企业相应产品的毛利率水平都很低。他认为:“如果来自于国家电网的市场份额过大,对于企业实际的盈利能力并不是积极的因素。如果国家宏观政策变化或电力体制变革导致电力行业波动,公司经营发展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记者研究发现,林洋电子的主要产品是智能电能表,其中,单相表和三相表产能分别为850万台和70万台,而单相表的产量近三年分别只有838.6万台、782.7万台和728.5万台,产能利用率分别只有98.7%、92%和92%,近三年的产销率分别为101.73%、99.81%和99.75%。但林洋电子本次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中的智能电能表建设项目、智能用电信息管理终端建设项目将增加公司产能。
项目达产后,公司单相智能电能表产能将增加500万台/年,三相智能电能表产能增加50万台/年,智能用电信息管理终端产能增加15.2万套/年。尽管公司产能扩张计划建立在对市场、技术等进行审慎分析的基础之上,但项目达产后,公司可能将面临由于市场需求变化、竞争企业产能扩张等原因而导致的产品销售风险。
有业内人士介绍,美国目前正在推进的智能电网建设,将实现“互动”用电,电力输出部门可以调节用电高峰,容许各种发电形式的接入,这其中,智能电表将被广泛运用。例如,如果居民家里安了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设备,便可以把直接把电输入国家电网,减少自己的电费,电力资源将会被整合、优化分配。
因此,智能电表产业的规模非常巨大,但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谁能取得技术领先优势,谁将占领这个行业的在好制高点,成为行业的全球翘楚。但目前看来,林洋电子在这一领域的地位尚未确立。
陆永华最初的创业团队只有15名员工。但是,现在的陆永华旗下的财富王国已经规模庞大,城池众多。
记者将陆永华家族的财富足迹的分布状况进行了整理。到目前为止,林洋集团已发展成为一个集林洋电子、华尔诺房地产、生态园艺、交通工程等经济主柱,拥有员工1600多名,包括22家公司的集团式企业。为了使公司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更为完善、科学,林洋还斥资30万元聘请上海一家专业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会诊号脉。
林洋电子的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发行前总股本2.15亿股,其中华虹电子持有1.7亿股,占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79.07%,为公司控股股东。陆永华持有公司控股股东华虹电子90%股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此外,实际控制人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毛彩虹,系陆永华之妻子,持有华虹电子10%股权;陆永健系陆永华之兄弟;陆永生系陆永华之堂弟。
其中,陆永华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其他企业包括华强投资、永盛投资等多家公司,陆永华的兄长陆永新为林洋电子的董事,同时担任多家董事。
上述证券研究人士曾表示:业绩和未来前景是两个重要的估值因素,林洋电子凭这么大的“盘子”和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上市后每股价格应该在15元以上才较为合理。目前陆永华仅间接持有的林洋电子的股权价值在20亿左右,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如果其旗下庞大的企业群集体步入资本市场运作,陆永华的财富空间将大得无法想象。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