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飞利浦25亿收购本土企业奔腾电器

2011年06月08日 09: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飞利浦收购奔腾电器一事已基本敲定,双方将在近日正式签约,收购资金约为25亿元,收购对象主要是奔腾电器的全系列小家电产品及设备、品牌、营销网络以及运营团队。

  如果此次收购成功,那么这将是继苏泊尔被法资企业收购后又一家国产家电品牌被并购。

  《证券日报》对此致电奔腾及飞利浦相关人士但都未给予正面回应。

  “我目前听闻的价格是10多个亿,但是如果真如外界所说最后敲定收购价为25个亿,那么奔腾绝对是卖了个好价钱。”著名家电业观察家刘步尘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

  黑马是否够黑?

  在业界,奔腾电器被广泛评价为黑马。

  据资料显示,以生活类和个人护理类小家电为主营业务的奔腾电器,做过美的空调代理商及供应商,美的、格力、九阳等小家电产品的OEM制造商。

  2003年底,奔腾电器创造自主品牌“奔腾”,按照业绩来看呈直线增长,2004年上市当年实现销售额1亿元、2005年达到4亿元、2006年近8亿元、2007年突破10亿元。在其他小家电企业成长较为缓慢的情况下,奔腾的成长俨然成为行业的一匹“黑马”。

  “小家电市场来说,奔腾做的还是不错的。”刘步尘接受采访时候表示。

  但目前来看,中国小家电业已经形成了以美的为代表的全能型企业和以九阳、苏泊尔为代表的专业型企业。与上述两类企业相比,奔腾电器似乎既不是专业企业也并非全能企业,其主营的生活电器在市场竞争中仍略显得单薄。

  而近年来,飞利浦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弱化淡出消费电子业务,据有资料显示,飞利浦近期相继出售其芯片、移动电话、半导体、液晶面板等业务。

  此次收购奔腾电器的目的似乎显而易见,强化其在中国小家电市场的竞争力,

  刘步尘表示:“做企业就是为了赚钱,出售小家电业务符合奔腾的利益最大化追求。现在国内小家电竞争日趋激烈,以奔腾电器现在的实力、产品布局和品牌影响力,完成从1亿赚到10亿的业绩可能会很容易,但从10亿到几十亿就比较困难,不仅仅是奔腾,任何企业都很困难。但奔腾想在小家电企业中突围与转型,必须要获得更大资本和更多技术驱动力,这个是最艰难的。”

  一个艰难成长,一个急需强化小家电市场。

  由此看来,两家一拍即合。

  刻舟求剑?

  刘步尘表示:“飞利浦的此次收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强化自己的小家电市场,这跟飞利浦在中国既定的策略有关。”

  作为欧洲老牌家电企业,飞利浦近几年在中国发展的并不顺利。

  在飞利浦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除剃须刀外,产品线主要是咖啡壶、空气净化机、净水设备、吸尘器等。但目前,这些产品在国内小家电的市场份额占比较小,再加上品牌之间竞争激烈,飞利浦除剃须刀之外,其他产品似乎优势并不明显。

  据统计,近几年来,因为业绩亏损等原因飞利浦先后退出了电脑显示器、电视机、手机等市场的竞争。不仅如此,飞利浦近年来在中国小家电市场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增速远远低于中国其他家电企业。

  “中国市场对飞利浦来说绝对不能放弃。”刘步尘评价称。

  而近阶段,飞利浦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上为了谋求市场利益,频频遭遇产品质量问题。先是飞利浦节能灯抽查不合格,遭遇了节能灯不节能的问题。之后,飞利浦电吹风又大批量召回,无疑让飞利浦已处下滑趋势的品牌和市场销售雪上加霜。

  2011年5月,因存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冒烟或起燃的安全隐患,飞利浦在中国地区召回3个型号共计175万余台飞利浦(Philips)电吹风。对于此次飞利浦电吹风的召回原因,飞利浦表示,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存在过热现象,从而导致产品存在塑胶变形、冒烟或起燃的安全隐患。飞利浦表示,中国地区涉及召回的电吹风数量总计超过175万台。这将是飞利浦在中国进行的最大一次召回行动。

  此次的召回也加剧了消费者对飞利浦品牌的担忧。

  “飞利浦近些年很多东西都是在找别的企业代工,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使得质量问题频频出现,收购奔腾除了强化小家电市场外,还能让一些产品自己生产而不找别的企业代工。”刘步尘表示。

  有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人士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表示,就奔腾电器现有的业务布局和竞争力来看,如果仅凭自身的力量很难支撑企业长久发展,甚至还面临着崩盘的风险。若牵手奔腾电器到底能否挽救正走下坡路的飞利浦小家电业务,前景并不明朗。

  “此次收购,从某一个程度来说对飞利浦是有利的,但奔腾在中国家电市场属于三线企业,飞利浦属于二线企业,如果飞利浦想通过此次收购而对抗中国的一线企业,显然不可能,那么我认为收购奔腾也许只是飞利浦走的第一步棋而已,后续可能还会有动作。”刘步尘对记者表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