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药供不应求 价格像翻筋斗云

2011年06月08日 13:1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太子参本是治疗小儿发热的寻常中药,这几年价格像翻筋斗云。2006—2007年间,太子参每公斤不超过20元,2009年不超过100元,去年就涨到了370—380元,现在近500元。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所监测537个常用的大宗药材品种中,太子参(宣州统)的价格同比涨幅最大,为438%。

  中药材价格上涨,中药饮片也相应水涨船高。以前开一服中药六七元钱,现在20元钱以下基本开不出来;三服感冒药近160元。

  5月17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5月市场价格监测报告显示,在所监测的537个常用的大宗药材品种,与去年同期相比,本月升价品种371个,占总量约69%;降价品种127个,占总量约24%。

  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说,今年3月以来,200种传统常用药材整体价格开始了新一轮上涨,价格指数从2500点快速升到了2800多点。其中野生中药材的涨势更为凶猛,几乎拉出了一段笔直的指数走势线。中药材涨价进入第四轮高峰,正处于10年来最快的涨价时期。

  中医中药一向以“简、便、验、廉”而著称。究竟是谁动了中药的价格?

  中药材价格暴涨,有中药减产、种植面积减少、游资炒作等多种原因。但归为一点,还是供不应求。近年来,天然绿色的中药需求持续增加,供给却呈下降趋势。据统计,从2000年开始,国内中药材种植面积就以每年20%的速度在递减。

  日益攀升的中药材价格背后是锐减的产量。广西的道地药材广豆根产量从5年前的1000—2000吨/年骤减到现在的200—300吨/年。由于重楼缺货,云南白药等多个以其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已开始限产。

  当前,我国中药和民族药工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药材资源,主要还是野生药材。但现在野生中药遭遇“竭泽而渔”。道地野生中药材,正面临严重的资源短缺甚至枯竭。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无药可医”的尴尬局面。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