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关村发展集团:园区建设探路者

2011年06月08日 16:46 来源:《中关村》

  成立一年来,被喻作园区方案设计师、项目采掘工和资源供应商的中关村发展集团,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文  本刊记者 明星

  2011年4月初,中关村发展集团正值成立一周年之际,对外公布了新的战略规划,并提出了“双千亿”发展目标,将自己定位成“自主创新体系的市场化集成运营平台,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者”,以科技产业投资、科技金融和园区发展为主营业务,并发展产业服务的辅助业务,形成“3+N”业务组合模式,在集团成立两年所投项目和企业三年后实现产值超千亿元,实现集团资产总额超千亿元。

  在这雄伟蓝图的背后做支撑的是,一年以来,被喻作园区方案设计师、项目采掘工和资源供应商的中关村发展集团,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交出的一份满意的答卷。

  完善多层次要素支撑的融资平台

  摒弃过去那种政府单一对科研项目直接资金资助,探索对政府资本驱动科技创新的全新尝试,是中关村发展集团存在的依据之一。

  自成立之日起,中关村发展集团就以上市为目标,以并购重组为手段,以信贷和债券为基础,以产业发展基金、园区发展基金等工具创新为突破的融资平台建设思路,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央企资本共同推进示范区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

  如今,在大力推进以多层次资源要素为支撑的融资平台建设方面,集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2010年7月,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与北京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拉开银企全面合作的序幕。自此,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等6家商业银行签订银企战略合作协议,已获得银行授信600亿元。

  同时,集团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跟进投资、创新信用方式和利息优惠等多种方式,帮助所投资的重大项目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为重大科技项目落地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支持。

  集团成立仅100天时,就已与34个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和高成长性企业、11家高校院所建立起以股权投资为主要方式的战略合作关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新一极。但通常来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处于发展前期,较难吸引到大量风投注资。与普通风投取向不同,中关村发展集团将投资重点放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其中,处于成长期和初创期的企业占了90%之多。

  2010年10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三批重大项目与高成长企业股权投资签约仪式在京举行,这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后,中关村发展集团首次利用自有资金向12家高成长企业进行股权投资。12家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中关村发展集团来说,对在技术创新性强、市场潜力大、产业化能力强的企业,探索多种投资模式的尝试,就一直没有间断。

  直到2011年4月27日,国科世纪激光、凯悦宁等9家中关村企业获得了中关村发展集团的1.075亿元股权投资。有人预测,3年后,这9家高成长企业的产值将达到85.6亿元。据初步核算,集团资产总额达到86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84亿元。

  对重点产业领域采取“产业链节点组群式投资”是集团探索以国有资本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举措。

  2010年12月10日,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北京物联网联盟合作,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国内首次以“集群投资”方式,即选择投资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上下游紧密结合的创新企业群,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各关键节点的8家企业投资近6000万元,实现了国有资本从“点投资”向“链投资”的延伸,预计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2013年实现22亿元。

  而此次国有资本以“集群”方式投资,对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升级和标准制定,快速提升整个产业竞争力,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将产生重要的战略意义。

  建立新型的强强联合的产融结合模式,当然也是一种尝试。

  2011年4月17日,中关村发展集团与中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业投资方面进行合作,共同出资组建创新投资公司,开展股权投资业务,新公司将重点投资于中关村示范区内以及拟入住示范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事实证明,获投企业并没有令人失望。中关村发展集团在成立的首年,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盈余。

  描绘科技成果产业化路线图

  一年以来,中关村发展集团探索出一条从市场层面搭建创新资源统筹运作大平台、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大突破的新路,形成了以股权投资为主要方式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机制,初步勾勒出中关村发展集团促进北京市重大项目发掘机制的有效路径。

  集团逐步建立起服务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七条快速通道,基本覆盖了中关村园区重大项目的主要来源地:与北大科技园区、清华大学工研院等四家科研机构签署有偿性投资合作协议,完善了与重点大学和重点实验室间的重大项目合作通道。2011年1月,与通州区政府共建中关村国家院所(通州)产业园,使中国建材院等5家院所13个项目成批快捷的入驻通州园,实现了央地合作高端产业集聚的效果,建立起与转制院所为代表的中央大型企业集团合作的快速通道。与中科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签定项目合作协议,对项目进行筛选、评估和投资,建立起国家级和市级技术转移中心项目交换长期通道。此外,集团还与知名投资机构、科技型担保公司、各专业园区孵化器以及中关村专业行业协会和专业联盟建立起合作的各种快速通道。

  2011年伊始,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北京奥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爱普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合作签约仪式在亦庄举行,三方就奥精医药亦庄产业化项目达成合作协议。中关村发展集团通过股权投资、委托贷款和配套GMP车间和设备等方式全方位支持奥精医药产业化项目。此次双方合作,标志着发展集团在创新与园区管委会和市场主体的合作模式,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在京产业化方面走出新的一步。

  3月17日,中关村发展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搭建重大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通道。此次集团创新运用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股权激励政策,针对科研骨干、经营人员和中介机构的不同利益诉求设计了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承诺在经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联席会批准后,以对科研骨干、经营人员股权激励的同等条件向中科院技术转移中心转让股权,为北京市搭建重大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通道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市场运作模式。

  截止2011年4月,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完成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储备311个,投资和支持项目62个;投资合同金额7.85亿元,其中运用政府资金以股权方式投资4.87亿元,利用自有资金投资2.98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80亿元,三年后实现产值623亿元。

  未来,中关村发展集团将围绕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领域做好体系支撑工作,搭建好自主创新体系,将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让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搭建好重大成果产业化和转化的平台,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改变过去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模式;构筑产业化的服务体系,包括有发达的服务体系,如会计师事务所、银行事务所、评估机构等,有公正、仲裁、监督机构,有企业自主成立的联盟和协会,建立产业化促进中心、标准厂房等设施。

  尝试科技园区发展新模式

  如今,在各地争相建造科技园区的大趋势下,过去倚重地价优惠招商引资的传统产业模式已不合时宜。

  改变依托土地和税收、财政支持等传统园区发展模式,转向以创新要素和共享资源为基础的园区发展新模式,坚持“政府主导、公司运作和体系支撑”,是中关村发展集团为自己筹划的发展路线图。

  不久前,中关村国家院所通州产业园的建成,就是中关村发展集团在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和服务中央院所方面所做的创新尝试。

  中关村发展集团、通州区政府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等5家“国字号”院所签订三方协议,宣布成立中关村国家院所通州产业园,这5家院所的13个项目第一批入园,一个云集中央科研机构产业化项目的高端制造业基地诞生了。中关村国家院所通州产业园,将中科院物理所等5家院所共13个高端制造业项目集聚落地通州园,有效平抑土地成本,形成了规模效应。

  与以往先划地建设再招商的发展模式相比,通州产业园是先聚集一批优质项目,再开发一块土地建设产业园。通州产业园的启动,标志着北京市在服务国家院所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在园区发展模式上,中关村发展集团实现了创新突破,形成项目集群落地、产业集聚发展、注重品质提升的园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同时,在此项目中,中关村发展集团提供资金支持帮助通州尽快完成土地回购和整理,为园区持续引进符合定位的高端产业化项目;对于院所的入园项目,集团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股权投资,以加速项目落地。这5家院所的13个项目预计到2015年可实现产值72亿元,园区整体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160亿元。

  截止2011年4月,中关村发展集团初步建立起以资本纽带为基础的示范区规划建设统筹机制。集团围绕产业发展推进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倡导并推进建设中关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大兴生物医药基地高端医疗器械园,力图形成“园中园”建设的示范,提升园区产业支撑强度;指导优化软件园、生命科学园扩园建设方案并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幅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品质;与电子城等园区探讨合作进行载体建设,增强园区产业促进服务功能。

  在中关村发展集团成立一周年之际,董事长于军强调:今后,集团要通过股权纽带关系,引导中关村“一区十园”逐渐改变过去倚重地价优惠招商引资的传统产业模式,与各区县形成支持政策互补、规划实施协调、发展目标一致的良好格局;推动区县联动,打破征地拆迁的传统思维惯性,引导示范区各分园步入聚焦产业促进的发展路径,提升各分园产业承载能力和集约化利用水平;依托股权纽带提升各园区建设与示范区整体产业布局的契合度;积极对接区县,凝聚共识,促进工作协同。进行园区落地空间和载体及项目准入标准研究,以集团为平台链接示范区空间及产业规划和区县工作体系,促进工作目标协调一致。

  未来,集团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和金融支撑平台建设四个方面实现突破和升级,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