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科技创新结出丰硕果实

2011年06月09日 08:25 来源:经济日报

  上图 孙克己博士的研究成果被管理局命名为“胜利孙博士稠油降黏剂”。

  左图 胜利油田女职工积极参加油田建设。

  如果将时间的指针向前回拨50年,没有多少人会想到,这片地处黄河入海口的盐碱荒滩,在多年后向祖国、向人民交出的这份成绩单会如此优秀:为国家奉献原油10亿吨,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亿吨,累计实现利税近6000亿元。

  这样的一份成绩,包含了几代胜利人的青春和汗水,包含了胜利油田科技人员的不断创新和积累。这才成就了今天油田勘探开发的丰硕成果,这才有了今天让人肃然起敬的10亿吨。

  从无到有

  地质理论的发展与突破

  石油地质理论的每一次飞跃,都会带来石油工业的大发展。

  陆相生油理论,使大庆油田脱颖而出,使中国终于甩掉了“贫油”的帽子。

  而在胜利油田,这个包含了世界三分之二油藏类型的石油地质博物馆,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石油地质理论。这不仅为石油工业贡献了思想和智慧,丰富了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体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勘探开发的奇迹。

  上世纪70年代末,胜利油田陷入储量增长少、新建产能规模小、原油产量下降的被动局面。1976年至1980年,5年间平均每年钻探井100口,5年新增探明储量仅1亿多吨,胜利油气勘探步入低谷。

  胜利人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总结提出了“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在油气成藏理论中独树一帜。

  理论的突破使得油气勘探开发一扫阴霾,呈现出“能量奔涌”的“井喷”景象。1983年至1994年,胜利油田相继发现了孤东、桩西、林樊家、王庄、郑家等23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58亿吨,年探明储量最高达到4.1亿吨,油气产量曾连续9年突破年产3000万吨。1985年,复式油气聚集区理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上世纪90年代,已勘探开发了30多年的胜利油田步入了新的勘探时期,易于寻找的构造油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以岩性地层为主的,一般技术手段难以发现的隐蔽油气藏。

  通过多年的努力,胜利人提出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潜山勘探理论”、“剩余油富集理论”、“化学驱油理论”等重大理论成果,对胜利油田稳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胜利油田共实施三采项目41个,覆盖地质储量3.95亿吨,年产油323万吨,年增油保持在160万吨,减缓油田产量递减0.12个百分点,降低油田含水2.4个百分点,累计增油1949万吨,平均提高采收率4.93%。

  由弱变强

  采油技术的积累与提高

  “水驱开发技术”、“稠油开发技术”、“滩浅海开发技术”、“水平井技术”、“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等,这一项又一项在记者听来显得陌生的名字,却是油田多年来练就的“看家本领”。胜利油田复杂特殊的地质条件,激发了胜利人的创造性和开拓性,成就了胜利油田的科技高度。在不断提升胜利油田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为国家贡献了更多的原油。

  这其中,稠油开发技术颇为值得一提。

  稠油是一种原油黏度从几千到几十万毫帕秒的石油,这种油黏稠流动不畅,难以开采,可以拎起来立住,甚至跺几脚不变形。动用稠油关键在于降低黏度,往往是注蒸汽热采,让稠油变成稀油。胜利油田累计探明稠油已达6.1亿吨。开发稠油,势在必行。

  面对困难,胜利人咬紧牙关埋头攻关。记者参观了胜利油田石油开发中心垦东12区块。这里的油藏油水关系复杂、原油黏度高,属常规稠油。在垦东121号海油陆采平台上记者看到,一排采油机正在工作着,整个垦东12区块设计年产油18.4万吨,目前有4个采油平台已基本建成。“海油陆采对钻井技术的要求很高,平台就像一棵树,油管就像树根,最长的一根油管要延伸到1.5公里以外。”同行的油田同志告诉记者,针对该地区原油黏度高、井斜大、油层跨度大等开发难点,油田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了复杂井身轨迹低产稠油井防砂工艺和举升工艺配套技术,“平均油井免修期达到1000天以上,单井耗电量下降幅度40%”。

  “十一五”期间,胜利稠油油藏新(增)建产能399万吨,年均比“十五”增加33万吨,年产量从2005年的238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422万吨,增加了184万吨,累计产油5394万吨,建成了国内第二大稠油生产基地,成为胜利油田新的稳产支撑点。

  胜利油田的技术开发,不仅仅着眼于当下,更是着眼于未来。在谈到采用二氧化碳驱开采低渗透油藏时,胜利油田开发处副处长束青林告诉记者,“二氧化碳驱是胜利油田‘十二五’的接替技术。”

  正理庄油田高89-1块是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采用二氧化碳驱开采低渗透油藏的试点。在这里记者了解到,这一区块大约有200万吨的原油储量,过去的采收率在10%左右,采用二氧化碳驱后,采收率达到25%左右。“这里的二氧化碳全部来源于胜利油田发电厂的废气。”纯梁采油厂科技中心主任工程师张传护告诉记者。据了解,2008年1月投产至今,四口注气井累计注入二氧化碳6万吨,六口一线井见效显著,累计增油15000吨。

  依靠科技进步,油田每年新增探明储量4000万吨以上,新增可采储量1000多万吨,新增原油产量300多万吨;“十一五”期间,油田探明储量累计动用率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采收率年均提高0.325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自1978年全国召开科技大会以来,胜利油田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6800多项,其中110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724项获省部级奖励。自2000年以来,油田连续11年共2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自1985年以来,油田共申请专利2032件,授权1617件。

  自小渐大

  人才队伍的充实与扩大

  如果说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的话,那么胜利油田多年来科技创新的根本基础,归根结底靠的是人才的支撑。

  5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胜利油田面对生产建设中的重重困难,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挖掘人才与开采石油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思路、创新观念,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胜利油田围绕加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队伍建设,积极创新思路,以岗位建设为核心,构建了纵向畅通、横向贯通的三大岗位序列,配套建立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动态管理机制和“上岗靠竞争、晋升凭能力、收入看贡献”的用人机制,实现了人才队伍建设从条块建设向系统建设、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历史变革。

  其中,专业技术岗位化管理的推行,不仅使胜利油田建立起拴心留人的机制,也向技术人员传递了一个信号:献身科研大有作为。

  同样受益的还有10余万名技能工人。为了构建梯次人才成长通道,在技能操作岗位,胜利油田建立了油田首席技能大师、技能大师、高级技师、技师、二级首席技师、主任技师等8个层级的技能操作岗位序列,并做到竞争择优、明确职责、考核激励、动态管理。

  目前,胜利油田共聘任资深首席高级专家1人,首席高级专家4人,高级专家62人,二级单位首席专家126人,1.2万名专业技术人员走上了各级专业技术岗位;在油田近14万名技术工人中,有2人获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称号,有中华技能大奖3人,全国技术能手15人,中石化和山东省技术能手225人。

  同时,胜利油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和管理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和管理专家40人,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34人,油田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近3000人。

  胜利油田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催生了科技人员立足岗位、立志攻关的极大热情,从专职科研人员到基层技术人员、技能工人,纷纷投身于科研保增储、以攻关促上产的创新大潮中,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进的喜人局面。

  本版照片由胜利油田提供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