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科技报国、石油报国是我的人生目标”

2011年06月09日 08:25 来源:经济日报

  这是一位有着56年党龄的老党员。

  这是一位将毕生精力融入油田的老胜利人。

  顾心怿,从胜利油田走出的第一位院士,平静地向记者叙述着自己大半生的经历。舒缓的语调背后,回响着这位老人精彩的人生华章。

  1953年,顾心怿被保送到中国燃料工业部干部学校学习。

  1956年,毕业分配在玉门油田工作仅三个月,顾心怿就接到上级通知,被调到华北石油钻探大队,参加华北第一口探井华一井的钻探工作。从那时起,顾心怿萌生了刻苦学习技术、当石油机械专家,以知识报效国家的愿望。他要求留在钻井前线,成为华北石油勘探大队的机械技术员。

  1961年初,东营“华八井”开钻。汇报到济南总部的消息说,钻井的泥浆里有油花,有气泡。身处济南石油机械厂的顾心怿异常兴奋,听说那里的钻井设备经常出故障,他马上拉上两台机床设备,带着工人开车前往东营。“当时东营没有一条路,没有一棵树,白茫茫的。只有几根电线杆,上面只架着一根线,是当时海防上的一条通讯线。正赶上3年困难时期,最好的粮食就是玉米面、地瓜粉,3年没见过肉。”那时候的情景,顾心怿记忆犹新。

  顾心怿和钻井工人们一起摸爬滚打,拼命确保“华八井”早日出油。1961年4月,“华八井”涌出了第一股油流,井场一片欢腾!负责石油勘探的领导对顾心怿说:“你别走了,留在东营吧,这里更需要你!”

  这一留就干了一辈子。

  如今,年逾古稀的顾心怿,已记不清到过“华八井”多少次了。作为华北地区第一口出油井、胜利油田的发现井,“华八井”在顾心怿的心中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年逾古稀的顾心怿,记不清有多少个日日夜夜,被他用来攻关技术难题、用来在现场收集数据、用来在图书馆查找资料。但是由他发明或是主持攻关的那些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却如同脚印一样牢牢地印在了他的人生轨迹上:大直径取芯工具、“链条抽油机”、“胜利1号”钻井船、步行式钻井平台“胜利2号”、“长环形齿条抽油机”。

  这些成就,对他来说很重要,凝聚了多少心血在里面已经无法统计。

  但在顾心怿心中,仍关注着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人生的最大价值,就是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要珍惜自己得到的、能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岗位。”这是顾心怿经常告诫年轻人的一句话。

  1995年顾心怿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今天上午我还在搞着创新研究,开完会、接受采访后,我要接着去忙。我今年75岁,已经拿了三个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我想再拿两个!我现在搞的长环形抽油机,是对链条式的自我否定,否定也是创新。当院士不当院士这个目标不大,科技报国、石油报国是我的人生目标。”顾心怿对记者说。

  这番话,让记者回味良久。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