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5月CPI涨5.5% 创34月新高

2011年06月15日 02:22 来源:新京报

  食品价格同比涨11.7%;国家统计局一秘书涉嫌泄密接受司法调查

   本报讯 CPI的上涨速度依然在持续。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5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5%,创下34个月以来的新高。其中,食品类上涨11.7%,居住类上涨6.1%,再次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力军”。

   食品拉动CPI涨幅六成

   从类别上看,八大类商品全部上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方面的价格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居住价格同比上涨6.1%。从环比上看,5月份CPI环比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3%,居住价格环比上涨0.2%。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从结构来看,5月份食品价格上涨,影响CPI上涨3.5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涨幅的63.6%。在食品价格中,5月份主要是生猪和鲜蛋涨幅比较大,5月份生猪同比价格上涨了40.4%,对CPI的贡献将近20%。而蔬菜价格在5月份由于正是南北蔬菜供应旺季,所以全月价格回落了7.1%,但由于5月份旱涝灾害的影响,蔬菜价格在下旬出现了较快上涨。

   环比涨幅出现积极变化

   盛来运表示,尽管CPI同比上涨创新高,但是从环比数据来看也有积极的变化。

   他分析称,CPI环比上涨0.1%,与上个月持平,但是PPI的涨幅环比上涨0.3%,比上个月环比回落了0.2个百分点,而且原材料购进价格环比回落了0.5个百分点。从环比情况来看,上涨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遏制。“从国际市场来讲,大宗商品的价格在高位运行。从国内来讲,遭遇特大自然灾害影响,通胀预期有所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物价上涨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这是十分不容易的。”

   对于未来的物价形势,盛来运认为不容乐观。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物价上涨压力仍然比较大,所以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抓好落实,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 案例

   三口之家伙食开销涨两百

   “肉是突然涨价,米面是悄然涨价。”家住朝阳区左家庄地区的夏女士归纳说。按照她家的账本,5月份一家三口光吃饭便“吃掉”了955元。这个数字创下了“家庭新高”,比前两个月增加了约200元。

   夏女士介绍,由于儿子还在上学,伙食“不敢放松”,按照每天每人2两肉准备,一周也要1斤半,“合着每个月每人大概要吃掉6斤肉。”

   她家平时吃得较多的是猪肉和鸡肉。进入四五月份,夏女士发现猪肉价格“疯涨”,原本11元一斤、特价能卖到10元的前后臀尖,一下子涨到13元;五花肉从15元涨到17元;鸡蛋也创下了历史最高值———5元。

   她说,米面近半年也一直在涨价。唯一便宜了的是蔬菜,“大白菜才两三毛。”大蒜、黄瓜、豆角、洋葱的价格也比前几个月有所下降。

   此外,她发现超市和农贸市场的价位也在不断接近。比如肘子,她家附近的超市卖13元一斤,农贸市场价格也相差无几,为12.5元。

   本报记者 温薷

   ■ 释疑

   6月份CPI数据会否破六?

   目前,CPI已达到高点了吗?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曾表示,预计今年全年CPI涨幅在5%左右,6月份CPI涨幅可能突破6%。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则认为,CPI还远未达到最高位,灾害性气候的影响、成本的推动,都是涨价的动力,预计CPI在今年四季度的时候会更高,其中食品是主要推动力,这从5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端倪。

   对此,盛来运表示,物价上涨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一方面是来自于国际上的。从国内来讲,以前影响物价上涨的一些原因,包括流动性、成本的推动,甚至一些新的情况等,这些虽然得到一定控制,但没有根本消除。但对于具体的数据,国家统计局不做预测。

   大灾会否推动CPI上行?

   盛来运表示,5月份给经济运行增加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华中地区部分省份遭遇罕见的旱灾,6月份又急转成涝灾,给农业生产不可避免地带来影响。

   他分析说,旱灾发生的时候,国家夏粮生产基本上已进入收获季节,所以对夏粮影响较小,但对湘赣两省的早稻会产生一定影响,对中晚稻的影响还需要观察,因为5月底6月初的时候,这些地区由旱灾转成涝灾,这些雨水下来以后,对缓解旱情是有好处的。

   所以,近期的大旱和涝灾会对粮食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要小于预期。再加上这几年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基本上稳定在一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也已连续7年丰收,储备充足,对物价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经济是否出现下滑迹象?

   从昨日数据看,工业同比增幅在回落,从月初发布的PMI指数来看,连续两个月有些下降。盛来运表示,5月国内除了旱灾以外,有些地区出现电荒。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也预期到一些指标的下滑,担心中国经济继续下滑。

   盛来运分析称,首先工业回落幅度较小,工业实体经济仍然保持着比较好的平稳增长状态。在投资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调幅度也不大。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长这些基本的支撑力量并没有发生变化。

   尽管有些指标放缓,但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仍然在一个平稳较快增长的区间,同时这种放缓也有调控的影响。适当放缓对于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控制物价,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

   本版采写(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蒋彦鑫 胡红伟  新京报制图/林军明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