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6日 01:41 来源:北京晨报
成交量大幅下滑、供应量逐渐增长、市场严重的供大于求,要是在股票市场,投资者“用脚投票”之下,任何股票恐难逃暴跌之命运。但为何在楼市,同样的供求关系却有不同的结果?楼市拐点为何一拖再拖?
从第三轮调控伊始,市场即出现“二季度出现楼市拐点”的言论,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第二季度只剩下半个月时间,楼市突然出现砸盘的情况几无可能。于是乎,市场人士纷纷猜测,“三季度将是楼市拐点”,但这种预期是否能成为现实,依然值得商榷。
房地产市场从来就不缺争论,以“大嘴”谢国忠为代表的看空派和以“大炮”任志强为代表的看多派始终热衷于房价到底是涨是跌的辩论。从目前形势来看,虽然房价上涨的已经不多,但也并未出现公众期待的“降价潮”,开发商与购房者都在观望,价格博弈始终处于“僵局”之中。
那么,到底什么力量才能打破这种“僵局”,又该以何种形式打破?回答这个问题要求我们务必追本溯源,分析一下开发商“死扛”的资本何在。
金融地产不分家,融资能力是开发企业生存的基本,而在当前银行信贷、信托等房地产融资渠道全面收紧之时,为何开发企业仍然游刃有余镇定自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开发商“扛价”的利益仍然高于“利息”的成本。
开发商作为盈利企业,当然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经营宗旨。今年5月通胀率已至5.5%,甚有预期6月份CPI会冲高至6%。持有货币资产的人每一天都在经受着资产缩水,而开发商所欠银行之贷款利息却可以因通胀而大幅缩水。
由此可见,市场价格的扭曲是供求关系失衡的根本原因。通胀越是厉害,实际利率水平越低,社会财富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就会越厉害。在这种预期之下,开发商作为银行最铁杆的“债务人”,当然不愿意放弃这场坐享“通胀税”之盛宴,如果不是银行逼上门去找开发商讨债,谁又会有动力“放血”卖房去换持续缩水的资产呢?
●孙春祥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