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小市场挖掘大纵深 西南首个民营机构获DNA司法鉴定牌照

2011年06月16日 02:2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许凤婷 实习记者 杨小粤发自成都

   防静电的地板、身穿白大褂的检验员、结构复杂的各种仪器……看到这些场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误入了CSI(热播的美国电视剧《犯罪现场调查》)拍摄现场。然而,墙上贴着的招牌明确地显示,这里是新基因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基因格)。在成都高新区孵化起步园的一栋办公楼里,这家创业公司占据着一整层楼超过1000平方米的办公区。

   “没有一定的实力,怎么能做亲子鉴定、基因测序的业务?”新基因格的创始人兼总经理亓(音同“齐”)宇告诉记者,新基因格目前是西南地区唯一拥有司法鉴定资质的民间基因测序机构,而他们的目标不仅于此。

   人类有2万至3万条基因,生老病死的密码就蕴藏其中,基因测序技术就好像是解码器,能解开一个个生命谜团。除了常见的亲子鉴定,十年后你可能会得什么病,为什么用某种药会过敏,甚至一张400年前背面粘了唾沫的邮票究竟属于谁,都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找到答案。

   “如果说创业成功也是有基因的话,”亓宇说,秘诀就在于“在一公分的宽度,挖出一公里的深度”。从基础研究到亲子鉴定,再到健康管理,他和他的团队正在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跻身DNA鉴定领域

   “刚接到公安局通知,***路段出了车祸,有死伤,让我去一下。”小余向老板亓宇打了个招呼,匆匆走出办公室。作为新基因格的一名客服人员,小余的工作是协助相关部门对意外事故中的尸体进行身份识别。“半夜接到电话也得马上赶到,最近一次去停尸房是在夜里10点。”这个身材娇小、笑容甜美的年轻姑娘对记者笑道。

   在新基因格,像小余这样的客服人员还有四五位,清一色是年轻、温柔的女生。

   她们的老板亓宇道出其中奥秘:客服人员经常接触的人,要么是事故伤亡者的亲属,要么是心情紧张前来做亲子鉴定的顾客,客服人员亲和、淡定的笑容,往往能抚平对方情绪、增加信任。

   据了解,目前在成都只有3家机构能做DNA身份识别,一是某大型医院,二是某高校法医系,再就是新基因格。一家创业公司如何在权威机构的缝隙中找到自己的市场位置,甚至成为权威机构的合作伙伴?这是新基因格从“5·12”地震中学到的本领。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刚刚组建一年多的亓宇团队意识到,手中的技术可以在灾难中发挥作用,通过DNA检测鉴定,帮助遇难者家属“寻亲”。经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协助,他们很快被派到一家殡仪馆,加入了工作人员的行列,协助进行遗体辨认。没想到,这次帮忙一直持续到2008年底,新基因格协助完成了成都市区所有寻亲的遇难者家属样本检测工作,其中还包括35例高难度的DNA比对案例。

   经过这次自告奋勇争取到的合作机会,新基因格也渐渐被相关部门所认识。而在市场方面,这家公司通过开展DNA寻亲的公益项目,也渐渐获得了知名度。

  辗转反侧终回国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北美洲的锦梁园留不住我们,创业还选择家乡的这片热土。”在新基因格公司的墙上,贴着这样一首“归去来兮辞”。短短数言间,不仅历数亓宇30多年来的人生轨迹,还透出创业者的意气风发。

   出生于公务员家庭的亓宇,从小学到大学一路保送,1997年于北京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次年拿到奖学金赴美深造攻读博士学位。陪伴在他身边的,是从中学时代就一路相随的妻子万华靖。万华靖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得到博士学位,并获得一份年薪20多万美元的工作,在美国的这些年,两个可爱的儿子也相继降生。

   2006年,即将毕业的亓宇在美国西海岸找到了一份工作,年薪超过10万美元。但也许是一路走来都比较顺利,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亓宇对自己未来的道路产生了困惑:到底是留在美国工作?还是要回国创业?

   在美国求学的8年中,亓宇虽然见识了美国社会对个人能力的尊重,但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在这个庞大的模块化体系里,每个个体只是一颗颗螺丝钉。而回国创业,则意味着要放弃夫妇俩在美国打拼了多年换来的安定生活。

   纠结多时之后,亓宇最终还是决定遵从自己最真实的内心愿望回国创业。让亓宇高兴的是,在关键时刻,他得到了妻子的支持。

   “亓宇从小就在班上当干部,组织能力强。大学虽然选择了电子工程专业,但他最感兴趣的是做管理。”在万华靖看来,亓宇在美国多年,最大的收获是近距离接触到美国的商业运作制度和方式。

  不做最高深只做最需要

   创业选择已定,从什么领域入手呢?家里有一个分子生物医学博士的妻子,亓宇对生物医药领域逐渐产生了兴趣。

   与此同时,一位美国朋友在这个领域的成功,给了他决定性的启发。2004年在美国辛辛那提,亓宇通过朋友认识了一名华裔李博士,李博士开了一家名为DDC的公司,专门从事亲子鉴定的独立实验业务,公司从小发展到大,渐渐占领了全美亲子鉴定业务的大部分市场。后来,华尔街某财团看中了DDC,以数亿美元对之进行了收购。

   李博士的故事对亓宇触动很大,让他坚信DNA测序时代的来临,“如果能像李博士那样,在这‘一公分的宽度’,能够做到‘一公里的深度’,就一定会成功!”

   2006年,亓宇利用回国探亲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他发现,无论是国内的沿海地区,还是家乡成都,有一个细分领域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DNA亲子鉴定。当时,国内虽然有司法机构和一些高校具备条件做基因测序鉴定,但面向民间服务的机构却寥寥无几,而且检测费用偏高、顾客等待时间较长。而在美国,75%的DNA亲子鉴定都是由独立实验室完成。

   “生物医药项目往往需要投入巨资,而且回报周期长。但做DNA亲子鉴定的项目,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都相对简单,先以此为切入点,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后再说。”亓宇把这一想法和妻子一商量,立即得到她的支持。

   同一年,亓宇收拾行李,带着两个孩子回到成都,万华靖则留在美国继续研究工作,直到2009年,她作为四川第二批“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回到了家乡。

   亓宇的归国,却在家里引发一场争论——他的母亲一面张开双臂迎接两个孙儿,一面却呵斥儿子“不正经工作,学别人做什么生意?”然而,当亓宇真正开始创业的时候,二老还是拿出大半生的积蓄,交到儿子手中。

   2006年底,亓宇卖掉家里的一套房子,投入了全部家当300万元,再加上朋友的天使投资,凑足了1000万启动资金,注册成立了公司,引入设备、招兵买马。

   当时,在国内沿海地区,聚集了不少生物医药领域的知名公司,深圳的一家公司就曾向亓宇发出过邀请。这时,有朋友推荐亓宇去找成都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或许能获得一些支持和建议。当亓宇得知,该中心主任李岗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生物学博士时,他更坚定了留在成都创业的信心——马里兰大学在生命科学方面代表了国际顶尖水平。“至少可以保证我们是在同一个‘语系’里。”亓宇对记者说道。

   2010年,在创业4年后,“海归”亓宇的公司收入达到600万元,实现盈亏平衡,据预计,2011年,该公司收入将增至千万元,亓宇当初对市场的“敏感度”正在逐步应验。

  创业观察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海归”亓宇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颇具代表性:借鉴美国的模式,解决中国市场的需求,有技术、有想法,关键在于如何落地。

   外界往往只看到“海归创业”风光的一面,却忽略了他们曾经历的辛劳、窘迫和沮丧。

   留美8年,通过近距离观察习得的美国市场成功轨迹,加上来自妻子的技术和精神支持,让亓宇对回国创业充满信心和憧憬。然而,在2006年,当31岁的亓宇回到家乡成都创业时,他也深知自己面临的挑战:工作经历几乎为零;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对国内的企业运作缺乏了解;一家人分居两地、回国后的文化冲突……

   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是:亓宇带着两个幼子回国之初,老大刚上一年级,陌生的语言、环境和沟通方式,让这个5岁多的孩子无所适从。亓宇的妻子万华靖远在万里之外,获知儿子的状况后心急如焚。“回国创业的决定到底是不是对的?”或许,在亓宇和万华靖的心中都曾无数次这样自问。

   幸好3个月之后,这个坚强的孩子豁然开朗,开始融入新的环境。

   看似无关的牵绊、冲突,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很容易就把创业的激情和抱负冲淡。

   相对于其他创业者,海归们在创业过程中还要面临更多的挑战,诸如文化冲突、观念差异、对市场的理解,甚至是孩子成长教育的困扰等。因此,他们的创业“磨合期”往往更长。

   对此,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评价道:“文化冲突不是妨碍海归成功创业的唯一原因。在创业氛围和政策优惠方面,目前国内的环境甚至要优于海外。”汤继强对海归创业者提出的建议是:主动融入和了解国内市场环境,尽快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把各级政府提供的政策优势、导向优势转化成实际生产力。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