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6日 13:09 来源:中国经济网
资料图片:乔布斯的苹果
新闻分析:苹果公司市值“以一敌三”的背后
进入6月,美国媒体恍然发现,苹果公司股市表现又出现了惊人变化,其市值已接近微软、惠普、戴尔三个传统IT巨头的总和,达到3000多亿美元。在福布斯等多家榜单上,苹果都名列前茅。
市值只是衡量公司好坏的方式之一,反映了人们对其发展的预期,但这也是趋势预测和估值的决定性因素。从十几年前濒临破产的“烂苹果”,到今天的“以一敌三”,变化让人侧目。人们都在探讨它复兴的秘诀,预测它的未来。不可否认的是,“创新”是苹果成功的重要原因。
“兜售梦想”式的创新
要想做最大,首先做最好。苹果之所以能奇迹般重新崛起,首先是顺应了市场需求,推出口碑极好的产品,进而脱颖而出。
利用更小巧的装置来代替个人电脑完成上网等任务,技术上已越来越成熟,消费者对“小巧”和“个性”也有迫切需求。看准了这一需求,苹果公司在传统的电脑之外,先后推出iPod音乐播放器、iPhone手机,乃至iPad平板电脑等多款小巧时尚的产品。
消费者对苹果产品的普遍印象是,看起来、摸起来、用起来都很舒服,这些虽然并非跨时代意义的重大创新,却能够让用户在视觉、触觉以及在使用产品过程中获得愉悦,可谓功夫做到了家。然而苹果的成功秘诀不仅在于此。
让用户群产生一种归属感,使消费者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属于某类特别的群体,这才是苹果的独到之处。消费者往往从心底将自己与苹果产品联系在一起,和苹果公司描绘的“梦想”联系在一起。
对于苹果的战略,硅谷资深分析家罗布·恩德勒形象地总结说,苹果的一大长项在于,一群天才聚在公司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周围,想着如何“兜售梦想”。传统科技企业通常拘泥于产品的技术细节,而苹果的策略则是告诉消费者自己的产品有多好,将会如何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消费者会因此而激动不已,并觉得拥有它会很酷。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教授罗伯托·韦尔甘蒂认为,以往的理论主要关注两类创新,一类由技术推动,一类为市场拉动。而苹果则代表了第三种类型,其团队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不是来自于市场,而是为了创造新的市场,推销“新的意义”。
推动创新的“乔布斯现象”
提到“造梦”人,人们必然想到苹果公司创立者、现任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的执着在业界闻名,如果对于一个新研制的产品不满意,他会当着整个团队的面说:“你们在过去一年里做出来的所有东西,我们都要全盘否定,从头再来。而且必须加倍努力,因为已经没时间了。”他曾回忆说,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因为创新不仅仅是工程学和科学,也是艺术。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硅谷企业不愿承担风险,不再专注技术进步与服务创新,却热衷制造脱离消费者需求的概念,使硅谷泡沫丛生。苹果公司的鹤立鸡群挽救了硅谷的颜面,乔布斯式的创新顺应时势,抓住了市场对“小巧”、个性化的期盼,也推动了企业的成功。
作为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乔布斯本人的影响力异常突出。他的健康问题成为业界重大新闻,进而引发股市波动。近几年,乔布斯罹患癌症的消息引发人们对企业前景的担忧,他是否出席苹果的产品推介会,都会成为企业股市表现的风向标。
创新背后隐忧乍现
今年4月,美国媒体报道苹果通过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掌握手机用户行踪。这一“跟踪定位”事件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都受到关注,引发了用户隐私是否会被暴露的忧虑,以及对企业诚信的质疑。
企业诚信和保护隐私是当下IT业的两个重要问题,尽管苹果公司后来就“跟踪定位”事件作出了澄清,但人们对大企业的技术垄断和自我膨胀仍然感到担忧。业内人士认为,IT企业做大做强也就十几年,这一时间太短,企业文化建设不够。在迅速做大后,某些企业会想当然地认为用户对自己产生了依赖,因此可以凌驾于用户和他人利益之上。努力避免自大引发诚信危机,这是苹果这类企业今后的挑战。
此外,苹果已向地区政府提交了公司新办公区规划方案,称将建造一处可容纳1.2万人的“太空船”式大型建筑。尽管这对员工来说是个好消息,但业内人士也指出,总部规模就已达到万人,这样大的企业是否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产生一些超大型企业的通病,有待观察。因此,如何管理好迅速扩大的企业,是苹果面临的又一挑战。
最后,苹果的产品一向重在引导消费者,这曾是制胜法宝,但也可能成为负担。苹果产品的许多软件和硬件都自成系统,不与其他企业的产品兼容,这是苹果有意为之的营销模式,标榜自己特立独行。然而这种营销强势能维持多久,人们不得而知。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