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7日 09:18 来源:经济日报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在推进医改各项工作过程中,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推进基层医改,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当地投资1600万元建设的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在促进医疗资源共享、实行药房零库存管理、收支分离、推进“医药分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促进医疗资源共享
4月26日,新津县花源镇共和村的李绍云因发热、鼻塞到村卫生站就医,医生给他开了12.18元的药。在付款时,李绍云拿出医保卡,在卫生站的刷卡系统上一刷,便就地实现了报账。按照标准,医保可为他报销3.1元,李绍云需支付自费部分9.08元。
共和村是一个有2600人的村子,距离县城20公里,以前村民不管是大病小病都往县城跑。新津县被确定为医改试点县后,实现了医保报销系统联网。村民生了小病,到卫生站治疗,只需带上医保卡,看完病后一刷卡就能实现就地报账。
卫生信息网络的开创性服务还给患者带来了诸多方便,医院与专业检验机构合作,相对高端的化验检查在卫生院取样后交给专业机构检验;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专家资源,患者的X光片等可通过数据传输的方式请上一级医院专家读片确诊……
记者来到新津县人民医院影像阅片中心时,值班大夫郑林正在电脑上查看从花源镇卫生院传来的患者的X光片。据了解,在政府的资助下,近两年乡镇卫生院一般都配备了必要的医疗设备,能拍摄X光片,但这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没有阅片资质的放射科医生。为解决这个问题,新津县在县医院建立区域影像集中阅片中心,安排专家接受、会诊全县乡镇卫生院传来的X光片,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新津县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杨进鸣告诉记者,全县共有9名具备阅片资质的放射科医生,其中县医院拥有8名。在会诊时,这些医生如果遇到疑难病症,他们还可以把X光片传给省城大医院,寻求帮助。
现代化信息网络不仅给患者带来方便,更为重要的是患者就诊的信息已经被保存在全县联网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中。患者到当地其他医院就诊时,医生就可以调阅这些患者的健康和诊疗信息,不必重复检查。共和村卫生站的医生冯友根介绍说,“病人到县里任何一家医院看病,凭就诊卡,医生都能通过电脑调阅他的信息,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数字显示,新津县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基本实现全覆盖,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3.4%,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7.1%和78.6%。
“服务全面,费用低廉,患者自然就留在了基层,从而减轻了大医院的负荷,让医疗资源得到合理使用。”新津县卫生局局长蓝海鹰对记者说。在信息化的杠杆作用下,很多农民把首诊留在了基层。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该县首诊率达51%,比2008年提高了12%。
推动“医药分家”
在新津县花源镇卫生院的药房里,刚刚送达的3箱药正等待工作人员开箱验收。药师彭蕾指着货单告诉记者,只要用电子扫描枪一扫,医院电脑系统就记录下这箱药的所有信息,包括品种、数量、规格、厂家、价格等,并显示为药房库存。同时,医院和供应商可以随时通过电脑查看库存信息。如果供应商电脑系统显示,自己负责供货的医院药品库存低于约定库存量下限,他们就会着手安排将药品送到医院。
花源镇卫生院院长杨成介绍,在实施信息化前,花源镇卫生院需要准备一个30平方米的药库来储备药物,还需要配备一名库管员。为了储备足够的药品,每年要占用约相当于卫生院年度业务收入10%的资金。如今,配送企业四川医药公司代替卫生院把大部分基本药物管起来了,这些事情再不用卫生院操心。据统计,从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4月25日,四川医药公司已为新津县配送药品额1070万元,月均销售额100万元以上,其中基本药物配备比例达96.5%。
现代信息技术重塑基本药物的供应机制,从源头和过程监控以药养医的链条,有效解决了医药分开的难题。
“现在,医生只能从四川省卫生部门统一公开招标采购的数百种基本药物中开药。”花源镇卫生院的内科医生陈志忠告诉记者。这些基本药物的中标价格比招标前下降了一半左右。医院和卫生院只能以中标价零售给患者,这实际上是将“医药分家”。
为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营,去年,新津县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缺口800余万元进行综合补偿。为引导基层医务人员更多采用基本药物,卫生部门还筛选本地10大常见病种制定临床诊疗指南,规范基层诊疗行为,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据新津县卫生局统计,实现信息化之后的2010年,该县基层门诊人次同比增长24.2%,住院人次同比增长46.3%,门诊均次费用和住院均次费用分别同比下降21.5%和18.6%,全县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达90%以上。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