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航班延误空域紧张 空军出台5措施应对

2011年06月17日 19:00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郭安丽 北京报道

  近日,国内发生多起因为航班延误导致乘客和司乘人员发成冲突事件。航班延误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的问题,提醒业界对这一行业“顽疾”进行重新审视。正如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夏兴华所言:“航班正点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民航业务问题、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稳定问题、民生问题。”为缓解这一紧张状况,近日,作为全国飞行管制实施者的空军出台5措施缓以期取得成效。

  航班延误频发,延误区域扩大

  近年来,我国航班延误数量逐年上升。空军司令部航空管制部负责人近日表示,据统计2010年国内航班平均延误约1小时,部分航班甚至延误4小时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杨乃宾亦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航班延误易发地由过去主要集中在京沪穗三地,逐步向大连、青岛、厦门、成都、西安等全国其他二三线城市扩散,延误区域逐渐扩大。

  是什么原因导致频发的航班延误?《中国联合商报》从中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得到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航班延误调研结果表明,在影响航班延误的因素中,航空公司运行管理占42.3%,流量控制占26.1%,恶劣天气影响占20.9%,军事活动影响占7%,机场保障及其他因素占3.7%。民航局公布的《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报告》与此基本一致。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目前我国民航体制不完善,管理还存在不到位的状况外,还与我国空域紧张,向民航飞行受限有重要关系。

  杨乃宾向本报记者表示,航班延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航路流量控制或者说“流控”,但其原因可能不仅仅是因为空军军事活动的影响。“跟城市交通一样,一个延误事件的发生,会造成大面积的流控;一段时间内某些航线上飞机太多,也会造成流控。”杨乃宾向本报记者说道。

  空域紧张成航班延误重要因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的规定,中国现阶段空管体制的基本模式为,国家空管委办负责全国空域管理工作,掌握空中交通管制情况;空军统一组织实施全国的飞行管制,负责监督全国飞行活动;民航局负责提供航路航线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等。军民航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对于民航来说,空域是指机场上空和民航航路上可供民用飞机飞行的空间。航班量的快速增长与空域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杨乃宾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一空中“国土资源”供需矛盾之紧张,一点也不亚于我国地面国土的耕地资源,有限、繁忙的空域是一种稀缺、宝贵的资源,其供需矛盾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缓解。

  据中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介绍,中国目前实际可用空域面积为998.50万平方公里。其中,民航日常使用空域面积319.53万平方公里,占32%;军航日常使用空域234.72万平方公里,占23.51%。临时航线占用面积约为54.97万平方公里,占5.51%。还有部分空域未被有效利用,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人烟稀少地区。

  现在中国的空域已经非常紧张,每年还有新增运输量。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空域资源民航所占部分比例还是偏小,而“十二五”期间,我国民航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仅今年,国内各航空公司增加230多架飞机的运力,对空域的需求量逐年持续加大。

  空军出台5措施应对

  要解决航班频繁延误的问题,杨乃宾向本报记者表示,参与空中交通的有关各方,都应充分认识航空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切实约束自身行为,最大限度的利用空域资源;同时尽快完善民航相关管理体制,处理好“机场—空管—航空公司”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具体的措施,可由国家协调空域使用各方的利益,开放更多空域,在空中修更多的航线并进行充分调度利用。除此,还要有一个综合的空域管理体系,建立各个环节的法律规范,使军民利益得到较好的协调和保障。目前,很多民航航班延误正是因为没有和空军方面提前协调所致。”杨乃宾向本报记者说道。

  针对近年来民航航班频繁延误问题,近日,作为全国飞行管制的统一组织实施者空军,其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空军目前已确定5项对策措施,缓解航班延误。这5项对策包括采取“削峰填谷”等方法,合理安排航班时刻,延长航空运营时间;推进军航训练飞行模式改革,积极推进空域分时分层使用等。

  据本报记者了解,空军提上日程表的应对措施还有,“十二五”期间,空军将开放6个机场实行军民合用。此前,空军已开放63个机场、关闭(调整)380个训练空域。

  另外,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深化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空军司令部航空管制部负责人近日表示,长春、广州飞行管制分区试点已于2010年底完成,空军还计划今年在沈阳、广州飞行管制区和6个飞行管制分区组织深化试点,并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组织深化试点运行。试点结束后,国家将研究出台低空空域管理政策法规。如果进展顺利,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有望明年在全国推开。

  杨乃宾向本报记者表示,空军的这些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航班延误,但影响航班延误的情况很多,需要各方继续努力。

  ■链接

  空军已确定5项缓解航班延误措施

  一、树立空域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的理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推进空域高效灵活使用,实现空域资源利用最大化。

  二、切实解决飞行繁忙地区飞行矛盾,实现骨干机场进离场航线分离,划定航路上限和下限,改进航路航线和飞行高度层使用方法,规范临时航线使用管理。

  三、配合地方有关部门完善航空运营管理机制,采取“削峰填谷”等方法,合理安排航班时刻,延长航空运营时间。

  四、推进军航训练飞行模式改革,积极推进空域分时分层使用,使军事飞行训练空域得到更高效利用。

  五、协助地方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在西部地区实施雷达管制进程。对已实现雷达管制的地区,在符合安全间隔规定前提下,尽量缩小飞行间隔,提高管制运行效率。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