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泸州创森中避免大拆大迁 旧城改造按需补绿

2011年06月19日 16: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大连6月19日讯(记者曹伟)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今日在大连举行。泸州市副市长陈万春在介绍该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情况时表示,在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植被,在旧城改造中按需补绿,避免贪大求全,大拆大迁,保证城市森林建设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双赢。

  

泸州创森中避免大拆大迁旧城改造按需补绿

  泸州市副市长陈万春。中国经济网记者姚宇摄。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朋友们!非常高兴来到美丽的大连参加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与大家一起共话城市森林发展。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泸州市委、泸州市人民政府向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泸州生态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森林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城市森林使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与经济和谐共赢,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和方向。近年来,泸州市按照立足四川,依托重庆的发展定位,在大力实施发展战略中,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城市森林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幅员面积1.22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达895.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8.8%,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4.6%,绿化覆盖率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8.7平方米,辖区内公路、铁路、水系绿化率均达98%以上,各项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一个以城区森林为中心,二十多条城市主干道为骨架,江河水系各省干道为动脉,二十多个城市公园和城市广场、城郊风景林、经济林、防护林为网络,大片原始森林为屏障的点线面,环乡结合的森林格局已基本形成今日的泸州生态建设布局更趋合理,生态网络更加健全,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城市发展更具活力,生态文明建设之风劲拂“酒城”大地。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

  今年4月,我市创森工作在接受国家考核组检查验收时,获得了四个高度赞赏的评价和肯定,即高度赞赏泸州对创森工作的高度重视,高度赞赏泸州对创森工作的正确认识,高度赞赏泸州在创森工作中所采取的有效措施,高度赞赏泸州在创森过程中所取得的明显成效。

  我们在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中,始终坚持创森为民、创森靠民、创森惠民等理念,有以下的认识和体会。

  一、坚持立足惠民,是我市创森工作的出发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泸州地处四川盆地的南缘,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通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市经济取得了跨越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几年都保持了15%以上的高速增长。其余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都位列四川省前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更加迫切,为满足日益自己的民生需求,我市于2008年正式启动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项工作。三年多来,无论是在规划上,还是在积极实践中,我们都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将发展城市森林与满足民生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在规划上依靠泸州独特地理条件和丰富历史文化,邀请了各位知名专家精心编制了《泸州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按照一城、三带、三区、多点的规划布局,以山为脊、水为脉、文为韵,着力打造山水田园林城,为人民群众创造更佳的生态环境。

  二、在具体实践中始终坚持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我们工作得失的标准,因地制宜搞创建,实事求是搞创建,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在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植被,在旧城改造中按需补绿,避免贪大求全,大拆大迁,保证城市森林建设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双赢。在树种选择上,尽量选择香樟、桂花、银杏等。在产业建设上,大力发展特色双果林,既让老百姓在发展绿色经济中实现收入增长,又能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看得到赏心悦目的花草树木,从而实现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坚持依靠全民是我市创新工作的出发点。我们十分注重发挥创建主体主观能动作用,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做好创建工作。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画册、科普教育、摄影大赛、农村数字电影等各种宣传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创森工作,做到广播电视有声音、报刊网络有文章、社会宣传有活动,在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绿色文明新风,形成了浓厚的创森氛围。市民创森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均达90%以上。广大人民爱绿的意识明显增强,自觉投身文化事业,积极支持创森工作。

  三是群策群力抓创建。我们通过用好财政资金、整合项目资金、打捆部门资金、吸纳社会资金的方式,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有效保证了城乡生态走廊、水系林、绿色模范乡村、农业产业、森林文化等十大重点工程。每年以40万亩的树木推进绿化,累计治理水土面积1300平方公里,有效改善的全市生态环境。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多天,水环境质量达到三类以上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为百分之百。林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全市林业总产值突破60亿元大关,农民人均从林业获得的纯收入800多元,最高可达三万元。

  富绿兴民。对城市中人群活动较频繁的地方增设了树木名牌,增加市民的知识,起到了科普教育的作用。公园开放、风貌整治等系列活动,见缝插绿、见缝补绿、拆墙透绿、垂直挂绿、生态增绿,有利拓展了城市绿地空间,实现绿色资源共享。一大批单位、公园和绿地围墙相继打开,昔日被高墙包围红花绿叶,如今成为市民共赏的绿色景观,成为广大市民休闲、纳凉、健身的理想场所。

  四是提升文化。泸州生产美酒,以酒城著称于世。在城市森林景观打造中,我们始终将红酒文化、长江文化、民俗文化融为一体,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历史文脉和现代特征和谐共存的城市生态空间。既让全社会充分享受到生态文明成果,又充分展示了开放宽松的城市心态,有利提升了城市容纳力、吸附力和辐射力,老百姓幸福感明显增强。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创森工作让广大“酒城”人民赢得了绿色收益,享受到了绿色生活,如今在“酒城”泸州,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公园等,一道道亮丽的森林景观把城市装扮的婀娜多姿。随着生态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历史的快车道,全国营造先进单位全省建设长江上游先进屏障先进集体,四川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换林工程建设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被四川省政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等奖,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凝聚着泸州人生态建设的艰辛,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幸福工程,老百姓的称赞,透露着广大市民的满足。泸州正一步步跨进全国生态宜居城市的行列。

  朋友们,打造森林城市,共筑生态园林是我们的心愿,我们将以参加本次论坛为新契机,新起点,认真学习各位专家和兄弟城市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努力把泸州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让“酒城”泸州空气更新鲜,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李淼)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