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小作坊也能突破“天花板”

2011年06月20日 05:38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将看似很难做大的“作坊”、“服务社”进行产业化运作,突破常人眼中的“天花板”,是“2011浙商最具投资价值(潜力)企业”上榜企业的一个特色。当休闲食品店“来伊份”都能以很高的市盈率得到德同资本的青睐时,我们不得不对一些兼具企业化与连锁运营能力的“小作坊”另眼相看。

  在“坐月子”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市场,上海喜喜母婴护理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徐赟却做得有声有色。她给儿子取名“左上仕”,意欲将月子喜喜国际母婴会所“做上市”。这位80后浙商,将“坐月子”这件事产业化,在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分店数量最多、每月接受产妇最多的月子会所。

  杭州博鸿小菜一碟食品有限公司把一碟“小菜”做成大市场,采用“虚拟经营”模式将生产外包,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品牌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如今,博鸿的生产基地遍布大江南北,合作厂家已达30多家。经过10年的发展,博鸿的销售网络迅速扩张,拥有2000多家终端门店。

  浙江山水郎食品有限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企业的目标:打造中国休闲食品著名品牌,成为食品上市企业。这么一家以风味鱼干、烧烤鱼干、醉鱼干、烧烤鱼粒为主打产品的农业企业,居然拥有和申报专利41项,其中“淡水鱼蟹加工和保鲜品质调控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证书。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