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1日 00:17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小晓|北京报道
6月16日,无数豪华名车缓缓驶进人民大会堂东门,从车上下来的大多是西装革履的外国人。“人民大会堂今天在搞什么活动?”人们纷纷好奇地询问门口的工作人员,才得知,“2011国际创新与低碳发展论坛暨全球政商领袖北京峰会”(下称“2011全球政商领袖北京峰会”)正在这里举行。
2011全球政商领袖北京峰会是由全球政商领袖基金会、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和《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共同举办的。
当日,来自全球各国的著名企业成为峰会的主角。壳牌、联合利华、埃尼石油、BP、渣打银行、纳斯达克等国际著名企业的高管纷纷来到会场,中联部部长王家瑞、中国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何崇元、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等也出席峰会,并作重要演讲。两百多名国内外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类现在所面临最大的挑战: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怎样保持经济和商业的持续增长?
国际政商精英的盛会
2011全球政商领袖北京峰会为期两天,会议地点第一天设在人民大会堂,第二天设在钓鱼台国宾馆。峰会立足于全球政治经济的大背景,紧密围绕中国“十二五”规划,深入探讨新兴经济增长、能源与资源利用、低碳、生产消费、城市发展、食品安全、创新能力等热点议题。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峰会全部采用“小圆桌讨论”的模式,并随着场次的更替交换座位,从而真正实现开放讨论、全体参与、广泛交流的目的。在会议的开幕式上,主持人就特意给来宾预留了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和同桌的其他嘉宾交换名片,互相认识,场上的气氛也从鸦雀无声瞬间变得热闹和欢乐起来。
在6月16日的开幕式上,全球政商领袖基金会主席约翰·布朗勋爵发表了致辞,欢迎与会嘉宾参加2011全球政商领袖北京峰会。开幕式结束之后,一场名为“中国与新型增长”的话题讨论在热烈的气氛中举行。
6月17日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举行了另外四场分组主题讨论,话题分别为“回归创新”、“对话北京”、“成果反馈”和“领导力与新型增长”。在小组讨论中,食品、水源、能源、城市、可持续消费等问题都得到深入的讨论。
峰会结束当晚,一场颇具中国特色的闭幕晚宴在太庙举行。来自五湖四海的政商领袖们领略到各色中式文艺表演,同时,晚宴现场还颁发了“2011国际创新与低碳发展论坛暨全球政商领袖北京峰会英明领袖奖”,以表彰具有远见卓识的、将商业价值与可持续发展高度结合的、富于创新精神的优秀领导者。
世界经济的领头羊
从2000年挪威卑尔根市开始,政商领袖峰会已经走过了伦敦、莫斯科、布达佩斯、奥斯陆、沃尔夫斯堡、圣彼得堡、孟买及华盛顿、威尼斯等世界各大城市。
2011年,中国北京被其选为第十一届年会举办地,这是考虑到中国日益扩大的政治与经济影响力。主办方认为,相比其他国家,中国也许更能决定这个世界将在新的增长模式中成功或者失败。这种新的增长模式不仅会为未来几十年带来价值,也会为未来几代人带来价值,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价值。
“我第一次来北京是1979年4月份,当时我觉得北京和伦敦、纽约有着巨大的差距。32年后,我又来到了北京,并在同一个地点进行观察。我看到外面有十个车道的宽阔的大街,我觉得完全不一样了,这一次全世界的中心已经改变了,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变化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变化,并且是积极的、快速的变化,”全球政商领袖基金会主席、前英国石油公司CEO布朗勋爵在致辞中感慨道。
布朗勋爵认为,即使是一个普通的游览者也可以看到中国财富的快速增长、政治的稳步进步以及在环境方面的高度重视。由于北京快速的发展,以及“十二五”规划中新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本次会议的召开可谓恰逢其时。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何崇元在会上表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最近十年,经济高速度、高质量增长,既解决了中国自身发展的问题,也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全球政商领袖峰会作为世界顶级精英的交流盛会,首次选择在中国北京举办,反映了全球政商领袖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对中国增长潜力的重视。中国发展得越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就越大,为各国提供的机遇就越多。
欧洲Xynteo环境策略有限公司能源部主任科安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我们总是一方面希望赚钱,一方面希望环保,但二者很难完美契合。而中国在刚刚推出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进一步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这让中国成了此次论坛最佳的举办地。我们看到,中国不仅将在经济上,也将在环保科技创新上成为世界的领头羊,这里将充满新的机会和挑战。”
中国处在低碳增长的最前沿
尽管中国处于经济、科技和新增长模式高速发展的前沿,但参会者们同时也看到,中国在节能减排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可谓任重道远。
中国科学技术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表示,中国由于人口众多这样一个特殊的国情,面临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只有坚持创新驱动才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全球政商领袖基金会副主席奥斯瓦德也认为,一方面中国实现了令人惊讶的GDP的增长;另外一方面,中国已经意识到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一样重要。如果经济增长跟环境产生冲突的话,不管增长多快,不管增长多么爆炸性,最终只会伤害自己。
面对中国该如何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话题,全球的商界领袖们也纷纷在会上献计献策。
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副总裁亨利·布莱克曼(Harry Brekelmans)提出,更多地使用天然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将能够有效地改善中国、特别是北京的城市环境,同时这些能源在使用上也比核能更加安全。
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主席亨利·哈森维特(Richard Haythornthwaite)也十分赞成布莱克曼的观点。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中国应当更多地使用天然气,特别是在发电领域,建立更多的天然气发电站将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在交通问题上也一样,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将让汽车排放更少的尾气。”
随着峰会的举办,每个与会嘉宾都深刻认识到,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机会与挑战并存,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并存。正如奥斯瓦德先生所讲的那样,“如何实现这种变化,这并不仅仅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人民的挑战,这是我们所有人的问题。中国处在这一改变的最前线。”
(本文图片由本刊摄影记者曹海鹏、肖翊拍摄)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