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1日 05:06 来源:一财网
经
济学中把“泡沫”(bubble)解释为在一个连续过程中,资产价格的急剧上升,初始价格的上升使人产生价格将进一步上升的预期,吸引新的投资者,从而通过交易获利。
“中国泡沫”溯源
关于“中国泡沫”的说法,可以追溯到美国经济危机前,中国概念股陆续在美国上市。
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底,从IPO总回报率来看,几只中国概念股赢得了市场的疯狂追捧,晶澳太阳能上涨178%,天合光能上涨160%,赛维 LDK上涨142%,药明康德上涨115%,天威英利上涨93.7%。
考虑到它们上市只有三到九个月,这样的高额回报无疑非常惊人。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大热,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并有所谓“美国人愿意支付中国溢价”的说法。“中国泡沫”说从那时起初露端倪。
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对美国市场一度丧失信心,把目光转向了欣欣向荣的中国市场,中国概念股再次受到青睐。经济危机后,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推行巨额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全球对美元印钞的忧虑,对美国股市的增长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9年的美国股市,收获了自2003年以来的最大涨幅,2009年中,美国三大股指均实现了大幅上涨。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23.5%;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了18.8%;纳斯达克指数上涨了43.9%。
其中,中国企业IPO占美国2009年IPO总数的17%,美国表现最佳和最差IPO皆有中国企业,美国股市的繁荣也成为中国概念股的推手,把它们推向新的高点,“中国泡沫”逐渐扩大。
美国阿皮斯资本(Apis Capital)基金经理丹尼尔·巴克(Daniel Barker)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热钱的涌入以及投资者贪婪的心态加之对中国市场的不了解促成了2年前中国泡沫的形成。”
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市场大行其道,自美国金融危机后,基金经理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疯狂炒作中国概念股,随着股价节节攀升,投资者纷至沓来,逐渐形成“羊群效应”,“中国泡沫”日长夜大。
2010年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股市大放异彩。神舟矿业(China Shen Zhou Mining,SHZ)涨幅达1083.09%,以10倍的涨幅一路飙升成为当年中国最牛概念股。亚盛集团(Yasheng Group,YHGG)、中国农业(China Agri-Business,CHBU)、金凰珠宝(Kingold Jewelry,KGJI)和亿丰生态(Eastern Environment Solutions,EESC)涨幅也分别达到321.53%、317.07%、245.76%和171.42%。
许多中国公司看到了在海外上市的前景,部分企业以为美国资本市场的上市门槛不高,纷纷都想到美国上市,圈到美国市场的钱。
但让中国公司始料不及的是,它们进入美国市场后,才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多方位聚光灯下,监管严格,惩罚残酷。美国证交会、交易所,还有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对冲基金、媒体、个人投资者等会虎视眈眈地埋伏在各个角落,上市公司稍有不慎,它们就会迅速出击,联合猎杀。1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