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1日 19:24 来源:中国政府网
截至6月20日,全国夏收小麦已收获3.17亿亩,收获进度已过九成,今年夏粮的大头已经到手。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夏粮增产已成定局,冬小麦将实现8连增。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夏粮实现增产对于保供给稳物价、管理好通胀预期、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夏粮增产标志着粮食生产有了一个良好开局,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还要抓好早稻和秋粮,特别是秋粮。当前,全国春播已经结束,夏种进入高潮,夏管全面展开。近期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多次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有效缓解了前期旱情,有利于夏种夏管,但局部地区“旱涝急转”,对水稻、蔬菜、棉花等在田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从各地反映情况看,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是局部的、过程性的。目前秋粮作物尚处于苗期,通过及时排涝降渍、加强田间管理,可以有效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将灾害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据农业部最新农情调度,预计今年早稻面积同比增加100多万亩,主产区早稻正处于孕穗抽穗期,苗情长势好于去年。全国夏播进度略快于上年,预计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已播秋粮作物出苗整齐、长势正常。特别是东北地区近期气温回升较快,对秋粮作物生长发育十分有利,苗情长势好于常年,为保持秋粮生产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前正值“三夏”生产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类农业灾害多发易发期,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落实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各项措施,立足抗灾夺丰收,再接再厉,抓住关键农时,突出主要作物,强化指导服务,狠抓措施落实,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好势头。
一是确保秋粮面积落实。长江中下游地区要抓住近期降雨的有利时机,抓紧稻田翻耕、抢栽抢插,加快中稻栽插进度,确保在6月底前完成中稻栽插任务。对近期因涝受灾的田块,及时改种补种,稳定粮食面积。黄淮海地区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土壤墒情,抓住晴好天气,组织农业机械,抢时抢墒造墒播种,做到收获一块、耕整一块、播种一块,力争种足种好种满,确保秋粮面积落实。
二是强化夏季田间管理。对夏播作物,做到“种子一下地,管理就上马”,确保苗齐、苗全、苗壮,并及时搞好查苗补苗和间苗定苗工作,保证种植密度,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带动作用,提高实用技术的到位率。对在田作物,因地因时因苗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对玉米、马铃薯等旱地作物,把铲趟深松作为抢夺积温、防止草害的重要措施,充分发挥机械作用,加快铲趟,多铲多趟,加快作物生育进程。对水田作物,实施浅水灌溉,坚持做到薄水勤灌,晒田提温,科学施好分蘖肥,促进多生快生有效分蘖,增加收获穗数。对播种迟、出苗晚和毁补种的地块,提前施肥,增加施肥次数,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确保适期成熟。
三是着力强化病虫防控。要制定完善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螟、蝗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发现、早防控”。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开展联防联治,坚决把病虫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四是努力减轻灾害损失。长江中下游地区要重点防御洪涝灾害;东北地区要重点防御夏伏旱。同时,要切实加强台风防御工作。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沟通联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早做好防灾减灾各项准备。加强灾情监测,适时启动应急响应,狠抓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大力推进科学抗灾减灾,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五是搞好技术指导服务。充分发挥专家指导组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作用,及时完善分作物、分片区、分时段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方案,加强因时、因地、因灾分类指导。在重要农时季节和重大自然发生时,及时组织专家开展巡回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服务,大力推广防灾增产实用技术,切实提高技术到田率。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