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临港产业到临港新城

2011年06月22日 01: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兴则经济兴。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是世界上港口城市崛起的共同轨迹。近年来,面对全球产业重组、新兴国家的崛起,北仑抓住机遇加快建设长三角南翼国际航运中心和亚太国际门户之城,其神速的动作与发展势头令人瞩目。

  全球第一大港催生临港大工业

  “几乎所有重化工业项目,从进原料到出产品,都离不开港口。港口的深度开发,必然带来临港大工业的集聚。”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认为,北仑发展临港大工业是一个必然选择。

  北仑将能源、钢铁、化工、造纸、修造船等临港工业作为支柱产业,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北仑临港工业不但项目越来越密集,而且产业链不断延伸,影响力和带动力也越来越强,成为长三角和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能源方面,这里密布着9座火电厂;石化方面,以外资为主的石化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造纸方面,拥有中华纸业等重量级项目的北仑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高档包装纸生产基地;北仑的修造船业则以三星重工、恒富修造船等项目为依托,成为国内重要的大中型船舶修造中心基地。

  大投入带来大产出。从北仑首个“百亿项目”--年产100万吨白纸板项目投产,到宁波宝新不锈钢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十一五”以来,“百亿升级速度”成为北仑临港大工业高歌猛进的最好注释。

  按照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总体规划,北仑区域近年来先后引进了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9个,成为浙江省重大项目最集中、临港工业规模最大的区域。

  临港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土地资源,面对宏观调控和资源紧张的现状,如何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

  香港有家上市公司准备投资2亿元人民币,在北仑设立一个纸品项目,项目占地120亩。但是这个项目最终被北仑拒之门外,因为该项目投资密度没有过“门槛”,而且资源消耗较大,还有一定的污染排放“近年来,不少找上门来的大项目,都被我们谢绝了。”宁波开发区招商局局长胡军说,现在我们需要的,是符合我们的产业导向,能够实现集约、节约发展的大项目。

  从十几年前的“来者不拒”,到现在的“好中选优”,在长三角土地资源稀缺的大背景下,北仑土地供求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相关数据表明,近两年北仑区每年合同利用外资都在10亿美元左右,但使用土地却逐年下降,每年不到10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投资密度已达到440美元。这样的土地利用效率,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带也属名列前茅。

  “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日益趋紧,我们既面临资源、成本压力,又面临国际贸易壁垒和中西部发展加快及比较优势提升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北仑临港工业的发展和经济转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宁波市委常委、北仑区委书记陈利幸说。

  为此,北仑提出了近乎苛刻的项目准入条件。比如新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属于国家鼓励类项目;投资方必须是该行业中国际前20名或国内10强;环保、能耗若不达标实行一票否决等。这些“门槛”的设定,使北仑临港工业的转型升级又一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之列。

  临港服务业成新增长极

  对于新一轮的发展,北仑决策层提出,要依托港口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在努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同时,抓住时机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比翼齐飞。

  这是一次重大的理念和战略转型。从临港工业到临港产业,一字之差,内涵却得到极大的丰富提升。陈利幸认为,发展港口服务业,既是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需求,也是北仑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北仑已经处在努力提升传统工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做大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陈利幸说,服务业不能成为拖累全局发展的“短腿”,而是要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协调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品位的“助推器”。

  目前,物流园区已成功引进马士基、普洛斯、意邮公司等世界级物流巨头,整个北仑区已拥有物流仓储、交通运输等相关企业260余家,实现年增加值超过40亿元,成为中国沿海物流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临港工业与临港服务业相互依存,两者之间融合创新,才能进一步提高临港工业的竞争力。”宁波北仑区长华伟说,北仑提出,服务业应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让现代服务业为传统制造业注入新动力,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新老市民融入文明新城

  经30年的快速发展,北仑已从当年的渔村、荒滩,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建城区3.6平方公里,新老市民人口达80万人的新型港城。

  近年来,北仑相继建成行政中心、中心广场、体艺中心、港务大楼、商务大楼、凤凰山主题乐园、九峰山风景旅游度假区、洋沙山海滨旅游区等一大批城市现代化亮点工程。通过不断完善配套工程,美化城市环境,提升文化品位,一座流光溢彩生机勃发、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基础设施良好的现代化新城正在迅速崛起。过去几年,北仑用于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建设投资达到360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57%。

  “北仑作为浙江省临港产业集聚区,是浙江省首个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的县市区,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使新老市民顺利融入新都市,关系到人口素质、社会和谐、经济转型和文化繁荣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北仑区委副书记陈国军说,为此,从2008年起,北仑区推出了“市民素质工程点”工作机制,通过遍布城乡的市民素质工程点,提升全民文明素养。

  陈国军说,“市民素质工程点”首先整合了市民学校、村民学校、企业职工学校和全日制学校等四类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师资源,在校内和校外搭建起一座资源互通的桥梁,使素质工程点成为80万新老北仑人提高道德修养、追求知识技能、享受文化生活的乐园。

  据统计,目前北仑已建成市民素质工程点103个,共投入专项资金630多万元,场馆面积2.8万平方米、座位13000多个、图书28万册、电脑1200余台、健身器材1350余件。

  随着北仑城市化快速推进,每年都有大量被征地农民“洗脚上田”转型成为市民。叶苗说,这些“新市民”往往一下子很难适应城市生活,也缺乏生存技能。为此,市民素质工程点便根据被征地农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技能培训。如百合社区市民素质工程点对“2030”农村青年进行酒店服务、机械加工及服装类培训,让200多个年轻人有了一技之长,很快找到了就业岗位;小港街道市民素质工程点根据当地企业需求,委托北仑职业高中对本地农民进行数控机床专业培训,学成后定向招收进厂。

  通过市民素质工程点的培训,目前北仑失地农民就业转移率已达92%,同时还带动起全区96所学校对农村青年进行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每年受培训人员达2万多人次。

  作为浙江省开发开放的桥头堡,北仑企业在新一轮的经济转型升级中,对职工的素质、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市民素质工程点还走进企业,送教进厂,让企业职工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免费教育服务,企业涌现出一批“智多星”。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