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网民:国情不是乳业新国标降低的理由

2011年06月22日 01:4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报道,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说,在2010年以前,我国牛奶的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50万个,而蛋白质含量是每百克2.95克。如今中国牛奶质量标准,细菌总数跟2010年前相比,每毫升提高了150万个,而蛋白质含量每百克降低了0.15克。在他看来,这样的标准是全球最差标准。针对上述国内奶业低标准的批评,作为卫生部修改牛奶标准的专家组成员则认为,中国奶业的现状要取决于国情。

  对此,有网民认为,自从出了个“三聚氰胺”,中国乳制品这锅汤就变得有点馊,只是没想到馊得这么厉害——原来我们一直都在喝“全球最差”的牛奶。把食品安全问题跟行业生存问题混为一谈,永远是某些人逃避责任的法宝。不从制度上刺激生产方式的改变,只一味地降低标准,难怪中国消费者纷纷要用脚投票。

  全球最差奶业标准

  “众所周知,牛奶的安全标准,最重要的就是两项:蛋白质和菌落总数。蛋白质少了,会吃出营养不良的大头娃娃,菌落数超标,当然会吃出各种疾病。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最新的奶业安全标准中,原来的每百克含2.95克蛋白质,不升反降,降到了2.8克,发达国家则是3.0克以上;而每毫升中的菌落总数,则不降反升,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要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了20倍。”署名“骆新”的博文认为。

  署名“傩送”的博文认为,中国奶业标准是不是“全球最差”,且用数据说话。在2010年之前,我国牛奶的质量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50万个,而蛋白质是每百克2.95克;2010年调整国家牛奶质量标准,细菌总数调到200万个,蛋白质调到每百克2.80个。若单纯从数值上看,现行奶业“国标”甚至连25年前都不如了,两项标准均创历史新低。在丹麦,在新西兰,几乎所有的乳业大国,生乳蛋白质含量标准都至少在3.0以上,而细菌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万。

  国情不是降低国标的理由

  署名“冯永略”的博文认为,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养殖环境差,导致产出来的牛奶质量也差,这些人想的不是去改善养殖环境来提高牛奶的质量,而是想着去改变牛奶的质量标准,以此来确保产出来的牛奶是“合格”的。

  因为牛奶的质量达不到标准,就降低标准让其“达标”去侵犯消费者利益,还说从国情出发照顾奶农的利益。但这真能照顾到奶农的利益吗?可以降低标准让牛奶“合格”,但消费者也有权不买这种“合格”牛奶,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例子。三聚氰胺事件的出现,导致国人不再相信国产奶粉,更多的选择购买外国品牌奶粉。因此,现在要做的是想办法去改善养殖环境提高牛奶的质量,从而确保牛奶不用降低标准也能够达标。而且这样做既能照顾奶农的利益,又避免了消费者的利益不受侵犯。

  “把食品安全问题,跟行业生存问题混为一谈,永远是某些人找各种理由、逃避责任的法宝。我们不排除国情因素,但更应该顾及到民众的基本安全需要,任何的一个产品标准,必须要经过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的利益博弈。消费者的话语权,早就被排除在对标准的讨论之外。不从制度上刺激生产方式的改变,只一味地降低标准,难怪中国的消费者纷纷要用脚投票。”署名为“骆新”的博文认为。

  消费者期盼喝上放心奶

  有网民认为,2008年的三鹿事件令中国奶业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加之后来发生的“早熟奶”、“皮革奶”等事件,对国人而言可谓旧恨未消又添新愁,如今的消费者进超市挑奶粉犹如在网上玩扫雷,一个个国产品牌横看竖看都觉得面目可疑。在这种情形下,一个只顾及行业利益的“全球最差标准”又如何能够重建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的信心?

  署名“扰靡淳”的博文认为,奶业国情固然需要考虑,散户奶农利益需要照顾,然而国民的身体健康更需要保护,民族身体素质更需要进步。国家能否像当年出口退税鼓励创收外汇一样,根据出奶数目补贴奶农,鼓励奶农提高装备水平,提高技艺,提高养殖水平,保证生乳的高标准?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发起“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政策,通过多年号召国民饮用牛奶,国民平均身高增加11厘米。我国经过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力大大增强,即使从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看,也要大力补贴奶农提高牛奶标准,让国民喝上放心奶。

  (记者 史丽 整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