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A股艰难寻底 静待转强条件

2011年06月23日 00:42 来源: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林锋亮

   6月21日,股市终于止跌反弹。在经过持续下跌之后,A股的总体估值已到历史低点。市场上关于A股底部已到的声音四处弥漫。那么市场真的已经跌入了底部了吗,市场的转强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A股艰难寻底

   为何近期的A股市场会有持续下跌的表现?除了新股发行加速、银行股的再融资这些令A股持续下跌的原因外,日信证券认为,如果说A股前期的调整是反映宏观调控的预期,以及上市公司业绩增速的放缓预期,那么,目前的走低,除受累于B股指数大跌外,一是海外市场方面,欧债危机、美国经济数据走软等;二是国内通胀压力不减,市场预期加息的时间点愈来愈近。同时对于B股指数大跌的原因,日信证券认为目前市场主要有两种看法,一个是推出国际板,另一个是海外中资股暴跌。

  另外日信证券指出,就目前两市技术格局来看,两市后期还有赶底的过程。

  是否跌入政策底?

   中国股市是政策市,政策底是股市是否到底的一个重要判断。但目前来看,似乎未到政策底。新浪名博封起De日子指出2011年,中国A股成为全球股市表现最差劲的市场,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政策。首先,紧缩政策直接导致社会资金不足;其次,无节制的新股发行、融资、配股、增发等政策抽血作用明显。下半年已曝光公布的定向增发和配股总量,初步估算在4500亿左右。

   A股市场的政策底可能会在哪里?A股的政策底可能会在2500点。2010年7月2日,上海大盘再次跌破2500点,见2319点低点,管理层对股市看法发表了偏多言辞,上海指数再次震荡回升。而对于近期股市的阴跌不止管理层并未发表只言片语,新股发行也没减速。管理层对于现在市场的点位保持着默认的态度应该引起投资者的深思。

   另外近日中金公司在其策略报告会上指出, “当前A股并不具备牛市基础,大股东减持意愿仍在,仍有诸多公司排队发股票,从整个市场而言,融资功能并没有丧失。”除此外中金公司更是发出:“A股要跌到一级市场都死掉,二级市场才会有牛市!”的言论,由此可见A股市场虽有社保基金入市等利好消息,但凭此就说已进入政策底似乎仍言之过早。

  市场转强需要有的条件

   首先,通胀问题的解决。6月14日,央行宣布自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来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很大的一个标准就是根据5月CPI指数高企来调的。也就是说通胀直接触发中央银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反应,对股市的资金面产生收缩性影响。

  另外对于通胀,安邦咨询认为,中国内部经济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原因。比如国企的大量投资、4万亿、高铁、基建等等,很多低效率的投资,都会加剧信贷扩张,在通胀上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对于通胀国家大多着眼于CPI与PPI的变化,忽略了内部经济问题。由此可见通胀问题的解决不只能从物价方面,也应从改变中国内部经济结构进行。

   第二,外围市场的稳定,我国才能形成良好的外围条件。分析人士认为,欧债危机深化将引爆新的金融危机,美股甚至可能走入熊市,而外围不振将成为影响A股的最大风险,且每次欧债问题一激化,A股市场都要在外围的暴跌中应声下挫。另外几乎所有的券商都提醒,近期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有上升迹象,投资者需要密切注意。由此可见外围市场充分影响着A股市场的走势,平稳的经济环境是股市走强的基础。

   第三,挥掉国际板的阴影,减慢新股的发行速度,抑制新股高溢价发行,限制上市公司圈钱再融资,只有切实保障股民的权益,改变重融资轻回报的局面,股市才能重塑信心。国际板的推出虽然处于管理阶层言论中就要推出,但无论其是否推出,我们都可以预见到的到是其市场的抽血作用尤为为强烈,极度考验市场资金面。每次国际板一有消息传出对B股的影响尤为深刻,同时B股的表现亦影响到A股市场的走势,在当前极度弱势的市场背景下,推出国际板明显是不合适的。

   新股发行不断,新上市公司业绩堪忧,新股破发浪潮汹涌都在破坏股民的权益。股市转好必须给投资者赚钱效益,才会给投资者带来信心。因此此时只有停发新股,限制上市公司圈钱再融资,切实保障股民的权益,改变重融资轻回报的局面,股市才能重塑信心,才能令市场逐渐走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