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投资者需要告别“救市情结”

2011年06月23日 04:00 来源:新京报

 ■ 谈股论市

 对于成熟的投资者来说,必须告别“救市情结”,使自己在投资过程中始终把风险意识放在第一位。与其寄希望于管理层救市,还不如投资者自己救自己,不要让自己陷入到投资的困境之中。

 最近一个时期股市的持续下跌,让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到严峻考验,一些私募基金甚至发出了“再无行情就没饭吃”的感叹。“救市情结”也因此在投资者的心中滋生。尤其是本周二,上证指数出现25.23点的反弹,管理层救市的传闻也因此在网上流传。传闻称:管理层已经向券商打招呼将要救市,请相关方面做好配合。

 这则救市传闻当然是不可信的。一方面是目前的市场似乎找不到救市的必要性。上证指数从4月18日的最高点3067点下跌到6月20日的最低点2610点,跌幅不过15%而已。回顾一下中国股市的历次救市政策出台,还没有哪一次救市政策的出台是在大盘只下跌了15%的情况下出现的。

 而且,管理层救市,通常都是伴随着新股发行出现困难,但目前的新股发行仍然畅通,每周发行新股都在5只以上。虽然本周一发行的美晨科技市盈率只有18倍,创出创业板新股发行市盈率的新低,但新低并不是最低,新股发行市盈率还可以继续低下去,这对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而只要新股发行畅通无阻,管理层又何必救市呢?

 另一方面,政策救市是“政策市”的产物,而目前的股市已进入“市场化”年代。虽然仍不排除管理层救市的可能性,但救市政策的出台应该是非常慎重的。而向券商打招呼救市,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老套路了。如果真要打招呼,应该是先向社保基金打招呼,让社保基金赚取“政策红利”。再就是向基金打招呼,毕竟基金才是目前市场的第一主力。

 况且,管理层真要救市,只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就够了,何须“相关方面做好配合”呢?而这种事先“打招呼”的做法难免有信息泄露的嫌疑,有违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

 所以,“打招呼救市”的传闻是不靠谱的。而这种传闻得以在市场流传,它是部分投资者“救市情结”的反应。

 “救市情结”对于投资者的危害是非常明显的。它首先表明,有关投资者还停留在“政策市”年代,还缺少必要的风险意识。于是每到股市低迷时,这些投资者总是寄希望于政策救市,而不是考虑自己如何在股市里防范风险。

 因此,对于成熟的投资者来说,必须告别“救市情结”,使自己在投资过程中始终把风险意识放在第一位。与其寄希望于管理层救市,还不如投资者自己救自己,不要让自己陷入到投资的困境之中。

 □皮海洲(湖北 财经评论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