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电荒”何解

2011年06月23日 12:49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文 I 宋亮

  大面积电荒的再次来临,到底是何原因,短时间内电荒只能缓解。

  6月8日,国家发改委体改司负责人就《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答记者问时透露,年内将出台居民阶梯电价具体实施方案。一周前的6月1日,国务院召开会议,将煤电等资源型产品价格矛盾作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看待,并把“调电价、限煤价”作为眼下宏观调控的着力点。

  与往年电力供应紧张时期不同,今年“电荒”悄无声息地提前两个月到来,并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稳定运行与居民正常生活。

  波及多省

  在过去十年里,每年都或多或少的出现“电荒”,其中最为严重的是2004年。当时,“电荒”波及面很广,覆盖了十几个省市。

  今年电荒始于3月份,最初仅在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后来逐渐有向全国遍布的趋势。进入4月后,我国从东部到中西部,多个省份都出现了缺电现象,各地也采取了限电等措施。

  而根据国家电网预计,6月份全国将进入用电高峰,仅国家电网负责的26个省份经营范围内电力缺口就将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其中,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河南、江西、重庆等10多个省级电网将出现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如果电煤供应仍持续当前态势,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预计电力缺口将扩大到3000万千瓦至4000万千瓦,缺电集中在华北、华东、华中地区。

  4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预警今年大部分地区将出现电力供需“偏紧”。通知称,今年大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年初已有20个省(区、市)实施了有序用电,预计夏季高峰期华东、华北、南方供需缺口较大。4月10日,发改委上调其中12个省份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上调2分左右。其中,山西上调3.09分,调价金额最低的是贵州,每千瓦时上网电价上调1.24分。国家发改委5月30日宣布,自6月1日起,15个省市工商业、农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上调1.67分,但居民用电价不变。

  但是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国家发改委及时上调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短期来看,将大大减轻电力企业亏损压力,但是电价上调仍然不能阻止发电企业亏损。6月份,进入电力需求高峰,同时也是用煤高峰时期,毫无疑问,煤炭价格将继续上涨,从而将电价上涨带来的微薄利润化为乌有。粗略计算,每千瓦时上网电价上调1.67分,可以抵消每吨电煤上涨50元。6月7日,秦皇岛5500大卡山西优混煤平仓价在835~845元/吨之间,预计7月份电煤涨价很可能达到880元/吨,价格上涨幅度可能超过5%。

  到底何因

  

  4月中旬,国家发改委预警“电荒”时指出了其中原因,受用电需求增长较快,少数地区电源、电网建设相对滞后,以及电煤、自来水等不确定因素共同影响。

  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认为,“电网一家独大,瓜分走大部分利润,是造成电荒主要原因,在发电企业上网价和用户销售价之间差价,成就电网超额利润,基本上是稳赚不赔。”有数据显示,近五年,国家电网累计实现利润1336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1192亿元,增长81.2%,净资产收益率4.87%,提高2.8%。火电企业在煤价和电网垄断之中受着夹板气。

  煤炭业专家李朝林认为造成电荒主要是“市场煤、计划电”体制因素造成,由于煤炭市场化,价格可随行就市,而且近几年煤炭行业整合,煤企对价格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煤企强势,电力弱势”局面,煤炭企业议价能力增强,是造成电力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

  也有专家认为,中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煤炭地域分布不均衡,电力结构单一等问题也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电力需求增速快于发电量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当电力需求增速呈加快增长时候,很容易引起“电荒”。要不是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造成下游电力需求下降的话,那么这场迟来的“电荒”早在2008年就该发生了。从电力供求两方面说,供给上,在中央推动节能减排大背景下,如果推动煤电联动,暂不考虑电价上涨对下游企业及居民消费影响,当利益关系理顺了,电价上涨,电力供应上来了,但是这将变相鼓励发电企业扩大火电发电规模,那意味着我们将更加依赖火电,届时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将更是无稽之谈了;另一方面,近两年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不单是因为经济增长,更多是由于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不合理的消费引起的,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略有加快,1~4月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8271亿元,同比增长13.7%,其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前述人士表示,除此之外,中国电力能源结构单一,煤炭资源分布不均是造成目前电力产业畸形发展的先天因素。粗略计算,目前70%左右是火电,20%左右是水电,核电等其他电力约占10%左右。煤炭资源分布极为不均,呈现“西多东少、北富南贫”格局,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3%,东北三省占1.6%,华东七省占2.8%,江南九省占1.6%。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而电力又绝对依靠火电,这就造成运输紧张,成本高昂的“北煤南运”局面,是诱发中国电荒重要成因之一。

  另外,电网体制也是电荒原因之一。南方多省电荒一片时,北方的内蒙古却出现了窝电现象。根据内蒙古经信委的消息,整个内蒙古装机和外送总量位全国之首,每年有700亿度的电窝在区内,如果富余电力全部外送,足以填补全国电荒缺口。

   电荒何解

  业内人士建议,短期来看,缓解“电荒”,除电力提价外,重点要缓解煤电价格矛盾,在煤炭、电力、电网以及运输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首先,可以实现煤电有限度联动,同时政府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价格干预机制,当煤价涨幅超过一定幅度时,政府打开干预机制,一方面要求煤炭企业加大生产力度,增加煤炭市场供应,另一方面为煤炭运输开通绿色通道,降低中间运输环节成本,另外推动上网电价,实行地区差异价格,经济富裕、电力需求量大地区,上网、销售电价相应大幅提高。

  其次,继续推动煤、电企业签订煤炭购销长期合同,减轻煤价频繁波动对电力成本影响。最后,在华东、华南等地区建立大型煤炭储备基地,用于平抑因突发事件引起的煤炭价格过快增长。

  另外,要抑制高能耗产业快速发展。当前,我们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时期,要加快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耗能产业转型步伐,进一步降低重工业GDP单位能耗。在这个关键时期,非常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高耗能产业与火电产业同步转型,要保持好这个比例关系,不然二者任何一方过快过慢的调整都可能引发“电荒”。

  长期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电荒”问题,不仅要推进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加快电力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实现地区电力资源多元化。我国地域辽阔,主要能源地理分布不均衡,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电力总需求量不断增长是必然趋势。如此背景下,与“煤炭外运,再发电”模式相比,“煤炭资源就地转化为电力再发送”模式更加经济,也减少对铁路、公路运输的压力,因此,应加快推进大规模、长距离电力转移项目建设。与此同时,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形式,除了水电外,因地制宜发展风电、光伏电、潮汐电、垃圾发电等,实现地区电力产业结构多元化,有助于分担火电压力,同时降低地区出现“电荒”的风险。(作者为行业研究者)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