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风电“抢海”隐忧

2011年06月24日 02:46 来源:中国企业报

  本报记者 陈玮英/文

  “海上风电是全球风电技术发展和产业竞争的前沿,中国企业必须在海上风电发展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6月22日江苏省南通市召开的海上风电工作座谈会上,用“必须”一词指出,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第二批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的招标准备工作,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招标,总建设规模将在150—200万千瓦之间,同时会加强海上风电资源测评和发展规划工作。

   业界普遍认为,目前尚属高投入低回报的海上风电产业,今后5年将进入发展提速期。分析认为,这将会进一步带动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海上风电场开发商与风机设备制造商将会因此受益。

  “不赚钱”的产业

   如何保证项目盈利,已经成为海上风电运营商最主要的挑战。海上风电也被业界看做是“不赚钱”的产业。

   “海上风电是高投入,但不是高回报。”龙源电力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谢长军就曾这样说。近日在2011年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大会上,他再次阐述了这一观点。

   由于距离用电负荷近,而且沿海地区电网条件好,海上风电被中国寄予厚望,引来众多企业跃跃欲试。但谢长军说:“想赚大钱,就别做海上风电,没有钱的也不要做,做海上风电是很危险的。”他表示,想取得暴利的公司不要投入到该产业,“因为肯定做海上风电赚不了什么钱。”“只有像国企,大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节能减排做贡献,才去尝试海上风电。”

   据了解,风电运营商一般会对某个项目做投资测算,争取一个合理的上网电价,再根据这一电价确定其实际投资是否会得到足够的回报。

   2010年,国家启动了第一批江苏100万千万的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分别是江苏滨海30万千瓦、射阳30万千瓦、大丰20万千瓦、东台20万千瓦。龙源电力、山东鲁能、中电投联合体、大唐新能源等分别中标,投标价在0.6235—0.737元/千瓦时,这逼近了陆上风电的电价。

   而实际是,海上风电投资基本上是陆上风电的两倍。“如何保证项目盈利是最主要的挑战。”大唐新能源副总经理孟令宾直言。据了解,大唐新能源中标的项目,就是滨海30万千瓦项目,价格是0.737元/千瓦时。

   “这个潮间带的投资,核算下来造价在每千瓦1.5万元,发电量可以折算成2400—2500小时。目前国家能源局给的电价是0.65元左右,股本回报率在12%左右。”谢长军说。

   据谢长军讲,目前该公司的一个海上风电项目预计会获得投资回报。这或许给投资海上风电企业注入一剂强心剂。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当前业界担忧海上风电投资大有可能导致亏损的情况下,龙源电力的盈利预期无疑用事实说明了海上风电的效益和发展前景,增强了投资者对海上风电的信心。在陆上风电遭遇瓶颈的情况下,海上风电的发展为国内风电产业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龙源电力的盈利预期证明了这条道路的光明前景。

   “但目前海上风电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高、投入大,收益存在不稳定性,很有可能入不敷出。”李胜茂同时提醒说,海上风电属于高投资低回报的非暴利行业,这就要求从事海上风电开发的企业必须保持踏实、坚持的态度,一步一步地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发电成本,要充分认识到海上风电是一个空间大,但投资也大的产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副处长汪毅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目前海上风电的运行情况来看,第一批中标价格已经很低,运营商盈利困难。

  “大跃进”要不得

   “虽然海上风电目前投资成本高于陆上风电,但是投资海上风电也存在很多优势。”李胜茂认为,首先,当前陆上风能资源争夺激烈,风能丰富地区的风电场趋于饱和,进一步开发的难度加大,比较而言海上风能更为丰富,开发潜力更大。其次,陆上风电场多位于西部和内陆地区,远离电力需求大的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尤其是在当前风电上网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内陆风电输送成本高。而海上风电靠近用电负荷中心,输送成本低。最后,国家对海上风电的补贴更高,加上海上风电利用小时数高于陆上风电,且没有电网弃风担忧,这进一步增加了海上风电的盈利能力。

   据风电行业世界权威咨询机构丹麦BTM统计,2010年底,全球海上风电新增1444MW,累计装机量达3554MW,保持了68.4%的增长速度,占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199.52GW的1.78%。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委员会和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风光无限——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1》分析认为,海上风电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因为欧洲各国的陆上风电资源几乎开发完毕,风电产业对于海上的拓展将再一次掀起圈地热潮;另一方面随着海上风电技术难关一再被攻破,这一日趋成熟的产业便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

   尽管海上风电维护成本较高,但是其大功率、高资源利用以及近负荷密集区的优势都成为各国追捧的理由。

   “欧洲海上风电用了20年,才达到目前350多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我们国家正在制定的规划是,‘十二五’达到500万千瓦,基本上比他们快了4倍。”谢长军说,“我觉得这个速度是合适的。因为陆地上的井喷式发展,是不适合海上的。所以我提醒同行们,在发展海上风电的时候要慎重再慎重,不能‘大跃进’。”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经济研究中心胡颖也认为,风机质量问题包括风机叶片、主轴断裂,电机着火,齿轮箱损坏,控制失灵及飞车等,一般在投入运行后5年才进入对整机和零部件质量的真正考验期,而我国大部分风机都是最近两三年安装的。这也就是说,我国大部分风机的可靠性还有待检验。

   “对于海上风电的建设,金风科技坚持‘积极跟进不冒进’,以稳健的步伐推动海上风电的发展。”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总监姚雨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因为海上风电的开发有众多风险因素,整机厂商做海上风电一定要有丰富的陆上风电的经验,至少要有几千台陆上风电的运维经验。另外,海上风电场建设对机组设备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因为海上的施工成本比陆上高得多,维修一次就可能使得整个项目的投资回报打水漂。而机组设备的高可靠性是需要成熟的研发和不断试验来实现的,太冒进带来的损失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李胜茂分析认为,由于海上风电的特殊性,造成海上风电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海上风电运营的重中之重,也是海上风电项目的核心,一旦风机稳定性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风电场的正常运营。

  期待有据可依

   根据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能源规划和可再生能源规划,2015年,中国将建成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形成海上风电的成套技术并建立完整产业链,2015年后,中国海上风电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将达到3000万千瓦。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海上风电开发规划是,重点建设江苏、山东基地,推进河北、上海、浙江等地的海上风电建设。

   到2015年底,江苏基地的海上风电装机实现投产2吉瓦。其中,我国将陆续开发建成南通和盐城等4个国家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总装机规模为1吉瓦;同时,启动盐城和南通的海上百万千瓦风电基地。

   山东将要重点开发的区域为沿海陆上及近海海域。到2015年底,山东基地海上风电装机实现投产1吉瓦,在建1吉瓦。

   2015年时,河北海上风电装机达到50万千瓦;上海会重点建设东海大桥二期、奉贤和南汇的海上风电项目。此外,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海域,在5年后的2015年底,其装机也会实现投产1吉瓦,在建4吉瓦的规模。

   各省市的一系列规划让风电运营商欣喜不已,但同时也有很多让他们头疼的问题。

   作为我国最大的风电运营商,龙源电力的声音可谓分量不轻。谢长军提出,相比陆上,海上风电开发更复杂,涉及的利益方也更多,而且很多涉及国家战略需要,如果简单地用陆上风电的发展思路来开发海上风电,就会遇到许多问题。“现在还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我建议加快沿海省份海洋功能区域规划的更新编制,使现在无章可循的海上风电项目开发有据可依”。

   据《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1》显示,2009年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了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10年1月发布;在学习和借鉴国外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分析国内海上风电建设实践经验,逐步制定适合我国海上风电特点的,涵盖海上风电规划、预可研、可研、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全过程的海上风电技术标准。目前已完成并发布了《近海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等一批技术文件。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22日召开的风电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将加强海上风电资源测评和发展规划工作,为海上风电全面持续开发打好坚实基础,同时,扎实做好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深入开展技术研究和工程准备;并将采取招标竞争与新技术示范相结合方式推动海上风电建设,同步提高海上风电的经济性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和服务体系,确保海上风电设备和施工质量及安全可靠运行。

   李胜茂认为,政府加大对海上风电的规划有利于产业的有序发展,避免海上风电发展陷入陆上风电那样的困境。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中国企业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