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5日 08:21 来源:中国经营网
经济飞速发展的北京、摩天大楼林立的北京、地铁线四通八达的北京却被一场大雨无情地揭开了这个城市的华丽外表。
地下规划:国家没那么多钱 地漏养护:雨水收集管被堵塞
编者按/23日,暴雨突袭北京,一小时后,北京多处变成“积水潭”,汽车被淹没,地铁停运,全城交通瘫痪,有些路段堵车长达5小时……
经济飞速发展的北京、摩天大楼林立的北京、地铁线四通八达的北京却被一场大雨无情地揭开了这个城市的华丽外表。
100多年前,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其小说《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水漫京城拷问的不仅是这个城市的良心,更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北京升级为‘沿海城市’,地铁4号线陶然亭站新增5A级瀑布景点。”有北京市民调侃道。突如其来的暴雨,使得北京这座城市立刻变成一片泽国,并且陷入全城交通瘫痪的尴尬境地。
6月23日,北京市突降暴雨,暴雨虽然只持续了一个小时,但是积水迅速淹没了多处路面。暴雨同时导致北京地铁一号线、亦庄线停止运行。截至当日17时30分,首都机场因天气原因延误滞留1小时以上航班66架次,进出港航班合计取消78架次。
是天灾还是人祸?飞速发展的北京陷入水漫京城之殇。
地下规划不足
23日暴雨使得北京很多深槽路段和洼地积水,有些地段积水水深甚至达到1.5米。
北京市气象台的统计显示,截至6月23日19点,城区平均降水57毫米,达到暴雨级别。丰台、石景山、紫竹院、五棵松等10个监测站的降水量均超100毫米,属大暴雨级别。石景山监测到的降水量最大,为182毫米。而从整体范围看,降雨量50毫米/小时以上的区域达300多平方公里;降雨量100毫米/小时以上的区域达到近40平方公里。
行业人士指出,从设计上说城市道路往往能应对1到3年一遇的洪水,也就是说降雨量在36毫米/小时~45毫米/小时时可以充分应对。但是这次北京遇到的却是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北京市防汛办主任王毅介绍,这次的降雨是今年入汛以来最大的一场雨,一小时的降雨量达到128毫米,超百年一遇,其特点是不仅雨量大,而且强度大、范围大。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副教授马军认为,北京城市很大,部分地区排水管道可能难以应付十年一遇的暴雨。对于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来说,很多地方的给排水系统还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甚至有可能是60年代建设的,虽然从表面的道路来看,路面设施已经焕然一新,但是地下的排水设施却可能仍然老旧。
“而且,现在居住的人口比以前增长很多,原来这个小区住10万人,现在有50万人了,排水压力也会增大。”马军分析。但是他也表示,随着小区一个个新建,地下的排水系统也在扩容,北京的雨水、污水排放系统在国内还是最先进的,而任何一次特大暴雨都难免要给城市带来各种损失。
有舆论指出,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北京的降雨设计应该至少是十年一遇,甚至更高。“将防降雨设计大幅提高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这是我们的国情所不允许的,我们没有在防暴雨上追求什么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市政工程学科部副主任吕鉴表示不同意。他举出一组数据:城市道路建设投资重头其实是在地下管道建设上,其中就包括雨水、污水处理管道。以80米见宽的道路计算,每一公里投资高达7000万元到8000万元,其中70%到80%花费于地下管道的铺设,建设高规格的雨水处理系统,“国家没这么多钱”。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副教授张洪涛指出国内市政工程在地下管线铺放、管理上的另一个不足:“国内城市的地下排水管线管理比较乱,很多地方甚至不知道自己道路下面铺设了多少排水管线,这些管线怎么走,排水能力多少也不清楚, 一句话,就是地下管网的资料严重缺乏。”
对地下管网资料掌握齐全意味着在排水量调度上掌握了更大的主动,在污水排放上,更可以将较大的水量调剂到工作量不足的污水处理厂,目前,发达国家对排水管网的管理都实现了计算机化。“至少,通过电脑,就可以掌握城市下面任意地区排水系统的能力、管线的粗细、排水路线的方向等等。”张洪涛介绍。212>>
经济飞速发展的北京、摩天大楼林立的北京、地铁线四通八达的北京却被一场大雨无情地揭开了这个城市的华丽外表。
城市“地漏”被忽视
专家介绍,城市排水系统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污水排放系统,一部分是雨水排放系统,发达国家,这两种系统不会混起来,而北京基本上没能做到这点。
“雨水是地表水,收集到的雨水将直接排放到河里,而污水是要进污水处理厂的,两者不能混在一起。”一位专家介绍,北京的排洪河流,主要是通惠河等。
“有一个问题是需要政府和公众给予极大重视的,却长期以来被忽视了。”马军表示,马路两侧的收集雨水的篦子在排放暴雨的水量中担负着重要任务,但是城市对它的重要性却严重认识不足。环卫部门的清洁工人经常在扫大街时,将纸片、尘土清扫到篦子中,致使这回造成暴雨来临时雨水排放堵塞,以致路面大面积积水。
据了解,目前环卫系统的分工是,市环卫集团主要负责路面的清洁,而雨水收集管道的维护则是由市排水集团负责,各负责各的。对于环卫工人来说,他们主要是保证地面干净,将树叶、纸片扫到雨水回收系统内并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对,而且有时还省事。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环卫工人将纸片往雨水篦子中扫,于是我质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的反应是‘没什么呀,就是一点土嘛’!”马军说。
按照规定,雨水收集篦子沿着道路两侧,每20米到30米就要设置一个。马军解释说,北方气候比较干旱,几个月才有一次大暴雨,雨水排放上出的问题少,因此雨水收集系统和管道更不被政府和公众重视。“别小看这个问题,一旦特大暴雨来临,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危险,23日的大暴雨就是一个例子。”马军举例说,这种堵塞就好像家里浴室的地漏。
6月23日,北京市副市长夏占义亲临防汛总指挥部处理暴雨带来的问题,他也对排水管道中大量出现的树叶等堆积物表示了不满。
《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北京排水集团,党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北京排水集团对雨水管道的梳理、维护工作分为日常和突发两种情况,日常情况下会例行检查,但是在大雨到来之前也会检查。不过她表示,对雨水收集管道的维护确实需要大众重视,因为堵塞情况也经常发生。
“我们会派工作人员巡视,出现问题会清理的。”这位女士说。但是马军则表示,如果只维护好长安街还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北京这么大,还有这么多偏僻的地区,而且排水管道深入居民小区,这些篦子里的排水坑深入地下半米,清洁工作做起来显然要花费不少人力成本,“怎么可能时时刻刻都保持通畅?这个问题显然是今后遇到暴雨来袭的一个危险因素!”2<<12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