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龙岩马坑矿业首创潜艇级救生舱

2011年06月26日 05:41 来源:东南快报

  本报讯(记者 杨永文 文/图)要是发生了矿难,地下矿工第一时间该往哪里逃?昨日,海西发展安全行采访团在龙岩进行采访时获悉,以矿闻名的龙岩,要求全市200多家矿企建设地下紧急救生舱,2012年底前建好,这些救生舱都要潜艇级别的。

  去年8月,智利发生矿难,在矿工被困的69天里,一个距离地面700米的避难所,拯救了33名矿工的生命。龙岩此举,被认为将使当地矿山安全系数与国际接轨,堪比智利。

  据介绍,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由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组成。

  解密

  救生舱能容纳10人生存七天

  矿工帽子装芯片定位

  记者在马坑矿业公司的调度室看到,总控制台前的技术人员正在认真地监视着20多个显示屏,密切关注着各作业区的情况。据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该监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矿井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职工必须戴自己的安全帽才能下井,因为每顶帽子里都装有一块芯片,定位系统会即时追踪芯片位置,实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有了定位系统,一旦发生事故,救援人员就能很快确定被困矿工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实施救援。

  防水门用海军潜艇水密门

  井下应急救生设备和设施是保证矿工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马坑矿业公司在这方面的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防水门是海军潜艇水密门,能顶住100米高的水压。”该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说,当矿工无法跑进救生舱,压风自救系统和供水施救系统便发挥功效,可提供空气和饮用水。据介绍,避难硐室可容纳60人避险168小时。

  救生舱内配有制氧系统

  紧急避险系统除了固定的避难室,还有两个移动救生舱。在避难硐室附近的矿洞旁边都挂有绿色塑料带,如果发生意外情况,矿工可以沿着挂有绿色带子的地方撤退,迅速找到移动救生舱。

  移动救生舱外看像个大铁盒,井下避灾时能起到防水、抗压和防火、防爆作用。“能顶住两百米水深的压力。”技术人员介绍。救生舱架在铁轨上,跟着工人走,有助于工人迅速逃生。

  救生舱里面能容纳10人,分为过渡舱、生存舱和设备舱,还有一个紧急逃生门。救生舱内还配备了制氧系统等,除了有氧化处理,还配备了食物、药品等生存所需的各种东西和工具。另外,磁密防臭卫生系统能处理60人7天的人体排泄物,使硐室不受污染。

  “六大系统”为马坑铁矿首创,耗资2000多万元。“目前国内还没有紧急避险系统的标准,马坑矿业的经验,正在全国推广。”龙岩市安监局副局长赖进益透露。

  龙岩市安监局表示,龙岩目前有非煤矿山95家,煤矿147家,共242家,将于2012年底前督促其建设安全系统。而对于那些达不到安全条件、规模小、效益差的小矿山,将进行整合关闭。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