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6日 13:10 来源:财新网
预计15年后人民币会同欧元、美元一起,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
【财新网】(记者 王紫雾)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今天(6月26日)在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上,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三步走”的明确框架:继续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全面推进国际货币的双向流动,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彻底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他预计称,15年后人民币会同欧元、美元一起,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
戴相龙称,这三个阶段是根据实现国际货币的五种功能划分的。在第一个阶段,要实现人民币的计价结算功能,进一步发展货币互换,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持有,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
针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付多收少”的问题,戴相龙认为,这主要体现了投资者对人民币长期前景看好。
据央行此前统计,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进口支付比例占结算总量的约90%。这引发业界对投资者利用人民币升值套利的担忧。央行对此的解释为,出口试点企业名单确定较晚,导致出口结算的金额远远小于进口结算。
戴相龙认为,第二阶段应扩大境内外合格投资者的数量,全面推进国际货币的双向流动,使人民币成为全球重要的投资货币。
目前,央行已经出台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而人民币境内直接投资的个案试点也正在进行中。
戴相龙提出的第三个阶段,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他认为此时人民币的汇率、利率市场化应已经实现。达成这一步的关键是使人民币在世界储备货币中达到一定比例,“应该达到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例”。
目前,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问题,中国主要担心的问题,一是对“热钱”的监控,二是资本项目开放对国内资本市场造成的冲击。
据统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分类规定的七大类40个资本项目,中国已经实现可兑换的项目占比已达75%。而接近外汇监管层的人士此前亦表示,在现有条件下推进可兑换不是问题,对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也完全可以通过账户封闭运行解决,反而比在目前不开放状态下围堵各个“灰色渠道”更容易。
戴相龙指出,过去20年金融改革的重点是防范风险,实现金融企业市场化,而此后的金融改革重点应转为国际化,围绕人民币进行利率、汇率改革,让更多的中国金融机构走向全球。
他提出,应大力发展香港这一离岸市场,同时,到2020年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