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7日 07: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相关新闻:
世经年中回顾与展望(一):世界经济面临五大风险
世经年中回顾与展望(二):三顽疾致美阶段性疲软
世经年中回顾与展望(三):日本经济或呈"V"型复苏
世经年中回顾与展望(四):欧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世经年中回顾与展望(五):印度腾飞在即 卢比抢手
世经年中回顾与展望(六):俄亮点频现 年内或入世
2011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先涨后跌,虽然一度突破每桶100美元,但之后持续下跌,目前基本跌回了去年年底的价格水平。
但在日本核泄漏事件后,世界能源格局生变,核电发展暂现停滞,传统化石能源比重再次上升。石油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的主角,价格恐将居高不下,年内可能重返每桶100美元以上。
纽约油价12个月走势图
国际油价坐“过山车” 吐出年内涨幅
今年年初以来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令世界意识到重要的石油供应来源有可能被切断,致使国际油价持续飙升。2月中旬的利比亚战事导致石油价格在13个交易日上涨25%。这是近两年来达到相同涨幅的最快速度。
3月初,油价自2008年触及纪录高位以来首次突破每桶100美元,此后鲜有回调,只是在日本地震的影响下,有两个交易日回落至100美元关口之下。但因震后重建将推高日本石油需求预期,油价很快反弹。
但是进入4月后,由于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出现放缓迹象,引发市场对于能源需求的担忧,国际油价陡然调转上涨步伐,开始一路向下。5月5日国际油价暴跌,纽约油价自今年3月初以来首次跌破每桶100美元。5月国际油价首次出现月度下跌。6月17日,国际油价继续下跌至93美元,成为今年2月以来的最低点,距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每桶91.38美元的收盘价仅咫尺之遥。
核电发展暂缓 天然气或迎来“黄金时代”
受日本核泄漏事件影响,世界能源发展进程出现新变化,核电发展暂时停滞,天然气或迎来“黄金时代”。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给了核能发展致命的一击,多国宣布暂停核电发展计划。日本考虑明年4月前全部关闭国内54座核反应堆,目前已经有35座完全或者部分停止运转。核电站运营率降至10年来最低。德国也将于2022年前关闭所有核电厂,德国是首个放弃核能的主要工业大国。而在此之前,核电占全国能源近四成的瑞士表示,在现有5座核电站2019年至2034年陆续达到最高使用年限后,瑞士将不再重建或更新核电站。
核电发展陷入暂时停滞。短期看,核电仍将是世界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能源供应结构不会发生剧烈变化。日本为避免电力不足已经考虑于7月重启因定期检查等停止运转的核电站。长期看,核电将较难实现大幅增长。此前国际能源署IEA(2010)曾估计,全球能源需求结构中,核电的占比将于2020年和2035年分别提升至6.65%和7.60%。
目前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平均比重为34.8%;煤炭消费比重为29.4%;天然气占比23.8%,而核电平均水平达到5.5%。
未来石油仍将占据能源供应的主导地位,而在核电增长放缓与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推动下,天然气可能将脱颖而出,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国际能源署(IEA)6月6日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天然气需求量将在2010年基础上增长50%,超过煤炭,成为全球第二大使用燃料。近年来,随着世界天然气开采技术快速发展,页岩气得到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价格相对稳定,若按石油换算,相当于每桶仅约25美元,而纽约最近的油价每桶则接近100美元。目前世界天然气主要分布于俄罗斯、美国和中东。
中国油气四大通道初具规模 中俄供气协议年内或落签
中国“富煤、少气、缺油”,煤占能源消费的比重约七成,油气主要依赖从海外进口。今年中国继续刷新着原油进口记录,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60%,而且石油进口来源地过度集中,一半以上来自中东,其次是非洲,两者之和高达79%。
不过随着今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中国在东北、西北、西南陆上和海上的“油气战略大通道”正逐渐发挥效用,进一步实现能源供应来源多元化。IEA预计2035年中国能源需求将上升75%。
煤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7成电力来自煤炭发电,而一直未理顺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导致我国连年电荒,今年甚至出现“淡季电荒”现象。为此,我国推出了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方案,今年首批国家煤炭应急储备计划完成500万吨。神华等10家大型煤炭、电力企业和秦皇岛港、黄骅港等8个港口企业,成为国家第一批应急煤炭储备点。
石油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在石油供应来源多元化方面开始有所收获。作为“油气战略大通道”之一的中俄油管正式运营。今年1月1日,俄罗斯原油开始进入中方境内位于漠河县兴安镇的首站储油罐内,这标志着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这条管道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最大年输油量为3000万吨,供油时间达20年。在西南,中缅油气管道工程6月正式开工建设,原油管道设计能力为2200万吨/年,中缅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年,预计2013年将正式投产供气,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5月缅甸新政府最高领导人首访中国,中缅两国宣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我国企业在海外也表现不俗。中石油集团在获得伊拉克最大油田鲁迈拉油田的油田服务合同2年后,开始收回投资。从鲁迈拉油田提取的首船200万桶(27.7万吨)原油今年运达大连港,销往国内炼厂。中石油还与古巴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合作文件,双方将在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加强合作。
我国石油战略储备正加速扩容。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海外管道研究所副主任寇忠表示,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三期工程正在规划之中,重庆市万州区、海南省和河北省曹妃甸都有望入选。预计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2012年全面完工,届时中国总石油储备能力可达3753万吨。
天然气
不仅是石油,我国天然气今年上半年也有收获。4月中石化集团在四川的元坝气田取得勘探重大突破,两口新钻井相继获得高产天然气流。元坝气田待探明储量为8753亿立方米,预计总体储量规模仅次于中国第二大气田普光气田。
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实施天然气供应来源多元化。6月哈萨克斯坦证实,到2013年,中亚至中国天然气管道输送能力将达650亿立方米,较原先预测值大幅上调了60%,中亚天然气进口量已占我国同期天然气进口总量的半壁江山。中石油集团还将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联合勘探开发乌里赫套气田,为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提供气源保障,进一步巩固了我国油气进口的西北陆上通道。
作为油气战略大通道的东北通道,中国与俄罗斯年内有望签署为期30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俄气副董事长近日表示,虽然中俄未能就输华天然气价格达成协议,但是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达成并在俄总理普京访华时落签。2010年,中俄达成协议,将通过阿尔泰管道向中国输送产自西伯利亚的天然气。根据规划,阿尔泰管道将于2015年建成对华输气,出口数量为每年300亿立方米。
我国加大了海上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的力度。中石油江苏LNG项目外输跨海管道工程于6月竣工,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永远说,江苏LNG项目是继中亚、中俄、中缅等三大陆上能源战略通道之后构建的我国第四条能源战略通道,对满足长三角地区清洁能源需求意义重大。
除大力开发常规天然气外,我国在非常规天然气领域也有突破。我国在今年2月打出了第一口获得工业油气流的页岩油(气)井。虽然与美国相比,我国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研究大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开发潜力巨大。据估计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常规天然气的5倍以上,可采页岩气储量居世界第一,煤层气储量居第三。此外,中石油和壳牌签署了全球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发加拿大油砂资源、非常规天然气等。不过中石油在加拿大投资54亿美元开发页岩气的项目在历经一年谈判后宣告失败。
俄罗斯拉拢日本 加速油气出口多元化
俄罗斯油气储量约占全球油气资源的1/4,是全球最大的非欧佩克石油输出国。
能源是俄罗斯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国际能源市场长期处于卖方市场的背景下,俄罗斯持续扩大国内油气资源的开采和出口力度,支撑国内经济发展,提升在国际能源政治格局中的话语权。俄罗斯能源部资料显示,2011年1-5月份,俄罗斯石油开采量达2.1亿吨,石油出口量为1亿吨。据俄罗斯能源部今年制定的《2020年前石油行业发展总纲》,俄罗斯石油开采量未来十年将力争基本保持平稳,到2020年俄石油年开采量应达到5.05亿吨。
为谋取能源出口的最大利益,俄罗斯一直以来坚持推行油气出口多元化战略。
在亚洲,俄罗斯以日本牵制中国。今年俄罗斯抓住日本核电站关闭能源短缺的时机,主动拉拢日本,提出了综合性的能源合作建议。一方面,增加对日本的油气供应,将向日本供应的石油增加一倍,从去年的910万吨增加到1800万吨。另一方面,俄罗斯还邀请日本参与俄罗斯的长期能源开发项目。俄罗斯石油公司拟同日本签署东西伯利亚油田开发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持股51%)在东西伯利亚11个油气田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并开发位于鄂霍次克海大陆架的马加丹1号、2号和3号区块。据估计这些油气田的可采储量为20亿吨石油和1.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
在欧洲,俄罗斯继续推进“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今年以来,负责南溪项目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通过承诺增加输气量、允许欧盟公司在南溪项目中占有股份等方式,积极寻求欧盟各国对南溪项目的支持。2月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联合成立了奥地利南溪公司,负责奥地利境内南溪项目的建设。法国EDF公司、世界最大化工企业德国巴斯夫集团也加入“南溪”管道项目。此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已与意大利、保加利亚、希腊和塞尔维亚土耳其保加利亚签署有关合作建设“南溪”天然气管道的文件。
“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由俄气和意大利埃尼公司于2007年共同发起,旨在将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西欧等地。该管道从俄罗斯经黑海海底到保加利亚上岸,然后通过两条支线分别通达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家。预计2015年年底前竣工投产。
弃核能追新能源 日本全球争夺天然气
地震海啸对日本未来的能源发展影响深远。在全国近一半核反应堆停运后,日本未来几年能源需求最大的可能将是天然气。
核能和化石燃料迄今一直是日本能源基本计划的两大支柱。地震前日本核电占总能源供给的30%左右,而目前日本全部54座核电站已经有超过一半被强制关停。相比成本和技术上竞争力还很弱的新能源,日本近几年将不得不扩大化石燃料比重,弥补核电缺口。日本的火力发电站多为煤电、重油发电和天然气发电。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日本需在2012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左右。与煤炭、石油相比,天然气发电的碳排放相对较低。天然气发电将成为各电力公司的主要替代方式。
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年均进口约7000万吨,并拥有先进的液化天然气储运手段。日本企业早已率先行动,积极与天然气主产国展开合作,争夺开采权益和采购权益。如最近,伊藤忠、丸红等五家企业联合设立新公司,与俄罗斯国营燃气公司达成协议,拟于2017年正式投产西伯利亚油气田,预计年产量将达1000万吨,扩张两倍;由新日本石油公司和新日本矿业公司整合成的“JX日石日矿开发”则以1亿美元单独获得了卡塔尔湾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矿区开采权益,探明储量约900万亿立方英尺。
不过长期看,发展新能源才是日本缓解能源压力的最好方法。日本首相菅直人5月25日称日本将大幅度调整能源政策,降低对化石燃料和核能的依赖程度,把太阳能、风力和生物能源等作为基础能源,并把建设节能社会作为能源政策的支柱。日本计划在21世纪20年代前期将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占发电总量的比例提升至20%,并提出为实现这一目标,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成本将在2020年降至目前的三分之一,2030年降至目前的六分之一。
据了解,目前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现阶段只占日本发电总量的1%;即使算上水力发电量,可再生能源比例也仅有10%。日本新能源之路任重道远。
美国大力开发国内油气 力求能源独立
在日本等多国在全球范围内竞争油气资源时,美国继续收缩触角,大力开采本国资源,发展新能源,力求实现能源独立。美国本土的油气储量非常丰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9年公布的数据,美国外海大陆架拥有高达1150亿桶的技术可采原油储量和565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储量。
美国政府3月30日发布的《未来能源安全蓝图》报告勾画了美国未来的国家能源政策,提出了确保美国未来能源安全的三大战略:一是油气开发回归美国本土,确保美国能源供应安全。其中包括扩大本土油气资源开发、增加传统能源供应等;二是推广节能减排;三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
美国着力通过国内油气开发解决传统化石能源供应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在2025年前将美国的进口石油量削减1/3。目前美国已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天然气基本实现自给自足。2010年,美国国内的石油产量达到自2003年以来的最高值,进口石油量占所消耗液体燃料的比例十多年来首次低于50%。
在传统能源开发回归本土的同时,奥巴马政府积极发展新能源。奥巴马在1月国情咨文中提出,在2015年美国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0万辆电动汽车的国家。到2035年,85%的电力来源于清洁能源。为实现目标,奥巴马今年年初批准2012财年向美国能源部拨款295亿美元用于能源、环境、核安全和科研等。其中,直接用于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方面的财政预算为32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44%。
欧盟“纳布科气管”遇阻 德国能源政策大胆转身
拥有5亿人口的欧盟是世界上最大能源消耗市场,约占世界能源总消耗量的五分之一。但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相对匮乏,欧盟约一半能源需要进口,并且进口途径过于单一,对俄罗斯的依赖尤其严重。据欧盟统计局报告,石油目前仍是欧盟最主要的能源,其次是天然气、固体燃料和核能。
在保障传统能源供应方面,欧盟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有阻滞。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各国财政紧缩,新能源供应路线“南部走廊”之一的纳布科天然气管道计划面临着资金难题。由于钢价暴涨等原因,纳布科项目的最终投资额比最初预计翻倍,将达到140亿欧元。欧盟各国是否有余力支持近1倍的追加投资,成为了巨大的疑问。为此,纳布科项目的投产时间比原定计划推迟了两年,将在2017年建成投产。而其竞争对手俄罗斯主导的南溪管道进展顺利,若南溪管道在2015年顺利投产,将打击欧盟能源多元化战略。
在发展新能源方面,1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面向2020年——新能源计划》,拟将新能源投资翻倍,总数额将达到700亿欧元。同时加大利用多样化金融工具,包括公共债券、风投、夹层融资、证券基金以及保险投资等。一个月后,欧盟委员会又发布《2010-2020欧盟交通政策白皮书》,主要内容包括加大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未来欧盟的交通核心放在公共运输上。
德国能源政策在上半年出现大转变,德国宣布放弃核电发展,将于2022年前关闭所有核电厂。“弃核”之举无疑将令德国加速新能源发展。默克尔公布了一份雄心勃勃的新能源计划:在2022年之前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到35%左右。
此外,欧盟拟在2014年以前建立统一能源市场,从而方便天然气和电能在欧盟范围内自由输送和供应,促进能源供应安全。确保到2015年任何成员国都不会成为“能源孤岛”,陷入能源供应被完全切断的境地。今年3月开始施行的欧盟能源“新政”要求拆分能源巨头,这标志着欧盟单一能源市场建设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多家欧盟能源巨头已经主动拆分。
展望:基本面支撑 油价或重返100美元以上
尽管上半年国际油价屡次暴跌,但下半年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原油供求偏紧的基本面下,预计国际油价经过短期调整后,将继续上行,很可能再次重返100美元以上。
短期内国际油价将继续调整。近期两大原油消费国中国、美国均出现经济增幅放缓的迹象,而欧洲债务危机似乎愈演愈烈,在希腊债务违约风险平息后,意大利等欧元区其他五国也被列入了可能破产的黑名单。为此,IMF在最新预测中进一步将全球今年经济增速下调至4.3%。能源需求不足的担忧将持续打压国际原油价格,息旺能源分析师储节旺预计,到6月底之前的一段时间国际油价仍有可能继续下跌,甚至考验85美元/桶的关口。
但长期看,国际原油供求形势持续偏紧,国际油价基本面支撑依然强劲。
从需求方面看,只要世界经济仍然维持复苏的态势,各国对能源的需求就会持续增长。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预计,由于炼油厂要为夏季驾车高峰期做储备,今年第三季度原油需求将大幅增加。全年石油需求量为每日8930万桶,主要源于印度基本需求的增加和中国电力短缺可能导致柴油需求增加。另外,逐步弃用核电站的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将加大对石油等传统能源需求的依赖。
从供应方面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原油供应5月达到日产2918万桶,但这一水平仍比利比亚危机前少125万桶。国际能源署认为欧佩克必须增产,将三季度产量提升日产3070万桶,才能满足夏季需求高峰,否则国际原油市场将继续趋紧。而欧佩克却迟迟未能就增产达成一致。与此同时,当前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地缘政治持续紧张也会影响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生产。
在此背景下,国际投行集体看多油价。高盛在5月24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原油市场供需仍将进一步趋紧并于2012年达到十分紧张的程度,进而大幅推高原油价格,而利比亚的供应损失则将导致欧佩克闲置产能于明年初被耗尽。高盛预计纽约原油期货将在未来6个月里上涨至每桶120美元,在12个月后上涨至每桶130美元。
巴克莱资本认为,主权债务担忧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都导致了原油市场的低迷,掩盖了原油相当积极的基础面,该行预计第三季度原油供应缺口会进一步加大,而且全球库存和闲置产能不断下降。
与此同时,另一家知名金融机构摩根士丹利也以原油需求将增加的预期为依据,大幅上调今明两年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其中包括将2011年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由每桶100美元上调至每桶120美元;将2012年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由每桶105美元上调至每桶130美元。
特别声明: 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经济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独家专稿”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