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7日 08:03 来源:经济日报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近年来围绕“生态”做活绿色文章,走出了一条“高效益、重环保、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新路。眼下,昔日的秸秆被制成食用菌菌棒,荒废的沙地长出了各色瓜果。
近日,记者来到科尔沁区木里图镇大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农民李金成家的智能化出菇车间,看到一排排的架子上摆满了菌棒,每个菌棒上都长着大大小小的杏鲍菇。大成公司总经理陈喜江介绍,公司每年都要收购玉米芯、玉米秸秆,加上一些干料制作菌棒,一个菌棒的成本仅在1.30元左右。
车间的主人李金成说,菇房是他家买下的,温度、湿度都是智能化调控,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收购,一年四季都出茹,能出10次,纯收入最少7万元,最多10万元。
眼下,随着科尔沁区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该区的食用菌产业也风生水起,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大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小型智能化出菇车间就以“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实现了“四季出菇”成为全国典范,不仅拉动了周边农民到基地发展致富,也有力地推动了科尔沁区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化、规模化、企业化发展。
沙地一直是困扰着农民的一大难题。为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沙地科尔沁区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后来,这里的人们发现葡萄喜水、喜光、喜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于是开始大力推广沙地葡萄,从此沙地一片又一片绿了,农民一户又一户富了,沙地葡萄成了当地特色产业,现如今已发展到了8万亩。
沙地葡萄的培育成功,极大地调动了科尔沁人治沙用沙的积极性,他们又尝试着在沙地上种植李子、沙地西瓜、沙地花生、沙地小杂粮等。经过不懈的努力,以莫力庙羊场为主的沙地葡萄,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早已成为科尔沁区强势产业,以敖力布皋镇为主的“沙地西瓜”、“沙地杂粮”产业也已成为该区生态农业品牌,一年一度的“金秋采摘节”、“沙地西瓜节”更是引来大江南北的不少客商。
如今,科尔沁区昔日没人要的沙土地变了农家人的“香饽饽”,取而代之是沙地葡萄观光园,沙地西瓜、沙地花生、沙地小杂粮等特色生态产业,沙土地上的农民也因这些生态产业鼓起了腰包。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