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河南新郑:探索社会管理创新 实现安民惠民富民

2011年06月27日 09: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郑州6月27日讯(记者党涤寰 汪俊杰)近年来,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河南省新郑市,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问题和管理要求,紧紧围绕“创新”做文章,牢牢盯住“为民”下功夫,以建设平安、和谐、幸福新郑为目标,有效实践社会管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富民、惠民、安民的新路子。

   以和谐稳定作保障,优化环境安民

  收麦找不到收割机,路灯损坏谁来管,水、电、气等民生求助去找谁,想向某个政府部门咨询投诉却不知道电话……碰到这些烦心事怎么办?在新郑市,只要拨通110这个简单易记的号码都可以搞定。

  从今年5月起,该市依托110这个家喻户晓的特殊号码,将为民服务、应急联动、公安三项合一,搭建110为民服务中心指挥平台。将110、119、122等紧急求助电话,整合为民生110,使水、电、气等民生求助事项以及城管、环保乃至各乡镇等30多个部门的公共事业管理、咨询、救助等服务职能整合到110热线中。

  6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新郑市110服务中心。只见宽敞的服务大厅内,十几名接线员坐在电脑前,认真转接记录着市民来电。

  新郑市110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由110报警台统一接警,属于报警电话的由公安部门按照程序出警,属于求助咨询电话,由服务中心按受理、办理、反馈、督查四个环节,对凡能现场解答的,接线员直接解答;对一般事项,直接转至相关职能部门办理。”

  市政府要求各单位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工作时间(含节假日)内值班人员到岗,各单位值班室设立与市110服务中心联网的专用电话。

  市长王广国担任110服务中心指挥长,对民生110服务中心下达的出警指令,成员单位和工作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执行指令时间。

  “太方便了,联系政府记住110就行,真是民生110,万能110”一位前来110服务中心办理户籍的张姓市民对此赞不绝口。

  为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把社会问题与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新郑市成立了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对接中心。

  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倾听被调解者倾诉过程中,找出缺口,找到矛盾关键点,并针对矛盾点打开突破口,逐个击破,最终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据了解,该中心是新郑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多元化矛盾化解体系的试点,诉前调解员由审判经验丰富,调解能力强的法官担任;职能涵盖婚姻家庭、人身损害、相邻权益、农村土地承包和法律关系明确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处理,以及对人民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和对由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所达成的调解协议效力进行确认等;它填补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盲点,综合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优势,促进了法与情的融合,减少当事人的诉累,缓解了法院的工作压力。司法调解职能前移实现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无缝对接。

  据统计,从2009年7月成立到现在,该中心已受理各类民事纠纷261件,成功调处255件,调解成功率达98%。

  “新郑市建起多条群众利益诉求的‘绿色通道’,将管理理念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转变,从过去的传统管理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等方式的现代管理转变”新郑市副市长、公安局长赵建武说。

  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办好实事惠民

  

  “上学就业有人管,邻里纠纷有人调,吃饭穿衣不用愁。在过去,这些事愁得你吃不好睡不着,现在可好了,什么事都有人为你想为你办”6月24日,记者在新郑市和庄镇便民服务中心见到了前来办理保险的白庄村民李素霞,她的话语间洋溢着幸福。

  “我们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设立了信访、综治、民政、计生、劳动保障、民事调解、土地管理等办理处,实行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最大限度地为群众办事。”便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新郑市紧紧围绕“群众满意”这一目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全市深入推行“让所有井灌区农田基本实现旱涝保收、农民致富,让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十二年的免费教育,让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实现创业就业、社保统筹,让所有村吃水安全、环境卫生,让所有村通上柏油路和公交车,让所有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乘车、老有所养,让所有城乡居民住房宽敞、安居乐业,让所有居民享受城乡新型医保、大病救助,让所有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救济、应保尽保,让所有社会公益事业都有专管队伍、社会和睦”的“十个所有惠民生”社会事业,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社会管理,就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让他们‘生活有保障,未来有希望’”新郑市市长王广国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狠抓项目富民

  新郑市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他们抢抓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机遇,瞄准建设“郑州都市区重要组团城市、中原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者、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和华夏民族寻根拜祖圣地”的战略定位,大力推进“十大工程促转型、十个所有惠民生、十项创新保稳定”等工作,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使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0年,新郑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8.8亿元,财政总收入43.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58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92元,增长10.4%。全市规模以上企业321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92家,好想你枣业、雏鹰农牧、河南鸽瑞等上市企业3家。现已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

  新郑市市委书记吴忠华表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明确提出四个决不能:决不能以牺牲群众的正当权利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改革成果”;决不能以牺牲群众的应得利益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效益增长”;决不能以牺牲或削弱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宽松环境”。

  (责任编辑:徐晶慧)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