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8日 06:55 来源:金融时报
陶冶
新规提出的1%至2.5%的附加资本要求,意味着大型银行需要比普通机构留存更多准备金,较之过去资本充足要求更是多出数倍。与欧美大银行相比,中国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早已超出新规标准。不过,中资银行必须认识到,中资银行在具有资本充足优势的同时,在创新领域和国际竞争力上与西方大银行之间的差距,真正的挑战是在积极创新的同时做好风险管理和控制,而现在正是其全方位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大好时机。
记者陶冶当地时间本月25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表公告称,全球央行行长与监管机构负责人已就提高全球大型银行附加资本金要求达成一致。依据银行资产规模,被认为是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需要在2019年之前将其总核心资本金充足率提升至8%到9.5%,较之普通银行7%的核心资本充足要求高出1至2.5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此番确定的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是欧美银行业与监管机构之间互有妥协的产物,对于约束未来银行过分扩张以及虚拟经济泡沫有积极意义。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助理研究员刘东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规对整个银行业的竞争力会产生一定影响,促使银行(特别是欧美银行)运营模式的改变,即向传统业务有所回归。此外,他认为危机后提高大银行资本充足要求的整体趋势对不少欧美大银行来说是一个“紧箍咒”,但对资本充足率本来就高于新规要求的中资银行来说却是一个机遇。不过,“中资银行不能因为已有充足空间应对新规而沾沾自喜,相反应利用大好机会,积极创新,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他说。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公告,附加资本要求建议将于7月底公开征询意见,包括公布具体哪些银行需要提高附加资本金,最终新规版本预计会在今年11月于法国召开的G20峰会上正式敲定,成为此轮关于银行业资本要求改革的收官之作。按照计划,全球主要银行将有3年时间,即从2016年初至2018年底来完成该要求,从2019年1月起正式付诸实施。
新规提出的1%至2.5%的附加资本要求,意味着大型银行需要比普通机构留存更多准备金,较之过去资本充足要求更是多出数倍。为此,欧美银行业在协议达成前的几个月里穿梭于大西洋两岸加紧游说,强调附加资本要求对银行业的杀伤力过大,可能抑制经济增长甚至令经济重回衰退。最终,双方达成一定程度的妥协。在银行业大力游说以及欧洲监管当局极力反对之下,委员会最终没有采纳美国方面提出的更严厉附加资本要求(3%);但与此同时,委员会也拒绝了银行业以及德、法等国监管机构提出的放宽资本类别要求(比如允许使用或有资本来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采纳了美国提出的必须使用普通股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提议。
历经数月讨论,各国监管机构最终能够就新规达成一致,目的就是通过未来7年时间的渐进调整,约束大型银行过度冒险行为,提高那些“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吸收损失的能力,即在危机发生后能够在不威胁全球金融体系或要求纳税人救助的情况下应对突发损失。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避免银行规模过大、系统过于复杂。经过数十年的整合风潮,目前的欧美银行业已为有限的几家银行巨鳄控制。比如,瑞士的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集团以及英国的汇丰银行,其银行资产负债表几乎等同和甚至超过其所在国家的GDP。一旦这些巨无霸面临倒闭危机,其可能给整体经济带来的风险可想而知。在美国,因其经济规模较大,上述极端情况还不是很明显。但事实证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同样不得不耗资数千亿美元救助花旗、美国银行等问题金融机构。
要降低超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抑制扩张。巴塞尔委员会周六表示,在实施新的附加资本要求方面,监管机构将充分考虑每家银行的实际规模、复杂化程度、全球覆盖范围以及系统内部互联水平来确定具体的附加资本充足率。也就是说,规模越大、越复杂、系统互联水平越高的银行,就需要越多的资本储备。该委员会甚至表示,一些大型银行如果进一步扩大到一定程度,则可能要面对在新规基础上再增加1%的额外附加资本要求,从而令其总核心资本充足率高达10.5%。当天发布的公告直言,新规的目标就是“通过提出更高资本要求来抑制大银行在未来进一步扩大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系统重要性。”
目前,巴塞尔委员会尚未公布需要满足附加资本充足要求的银行名单,但据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有28至30家银行将列于名单之上,其中至少有8家美国银行。而资本充足率需额外增加最高幅度2.5%的8家金融机构包括汇丰控股、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及巴克莱集团,他们核心第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为9.5%。高盛、摩根士丹利、瑞士银行则被归入下一级别,需满足2%的额外资本要求,核心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为9%,还有10至15家大型银行或将被划分至额外提高0.5%至2%的附加资本储备。而各大银行为适应巴塞尔新规,近期开始调整资产配备。例如,汇丰控股目前正在筹划以调整结构以及出售美国信用卡业务的方式增加资本,此外亦有消息称美国银行可能会在禁售期后减持中国建设银行股份以补充自身资本。
与欧美大银行的匆忙应对相比,中国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早已超出新规标准,因此表现最为淡定。不过,刘东民认为淡定并不意味着懒散,中资银行在具有资本充足优势的同时,需要看到在创新领域和国际竞争力上与西方大银行之间的差距。他说,中资银行之所以有充足空间应对新规,是因为其受国家保护,在利率管制的环境下即使不去创新中间业务,也能有足够的利差收入。因此,在这种保护性的体制下,中资银行盈利能力强,竞争力强,抗风险能力也强。但是中资银行必须认识到,无论如何强化监管,全球银行业都不可能回到上世纪80年代的经营模式。对冲基金、衍生品和投行已经成为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创新领域,中资银行真正的挑战是在积极创新的同时做好风险管理和控制,而现在正是其全方位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大好时机。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