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8日 08:03 来源:经济日报
要点 “十二五”时期深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等。
当前和“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力争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具体来说,要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第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十二五”时期,要将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作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着力点。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切实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为民间资本营造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十二五”时期,要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和改革进程,加大推进部分行业改革的力度。对铁路、盐业等行业,要加快推进行业行政管理职能和企业职能相分离,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推进投资经营主体多元化。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稳步开展电力输配分开试点,探索输配分开的有效实现形式。继续推进电信、民航、石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要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同时,对公益性和竞争性国有企业,探索实行分类管理制度。此外,要继续完善国有金融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体制。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时期,要继续落实好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破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切实放宽市场准入,完善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民间投资稳定增长、结构优化,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第二,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的改革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十二五”时期,要继续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在创新公共服务体制、优化政府结构和职能责任、完善绩效评估制度、推进依法行政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首先,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理顺市场监管体制。其次,要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和职能责任。在更多领域推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提高行政效能。探索建立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逐步减少行政层级,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同时,还要注重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加强行政问责,强化对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项的考核,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第三,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科学合理的财税体制,能够正确引导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行为,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关重要。“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在此基础上,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尤其是均衡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调减和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提高资金分配的透明度和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十二五”时期,还要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强化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税制改革方面,要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有效发挥税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的积极作用。重点是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合理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税率结构和征税环节。同时,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全面改革资源税,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
第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一方面,要在现有货币政策框架和微观审慎监管基础上,着力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处理好金融稳定与金融创新的关系,处理好宏观管理、微观监管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着力防范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金融调控和监管机制,着力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在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方面,要以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目标,发挥好股票、债券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以债券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建设为重点,配套推进市场机制和相关制度建设,为各类企业提供与其风险状况相匹配的融资平台。我国金融机构公司化改革时间不长,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必须从多方面探索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确保长期稳健发展的有效制衡机制。
第五,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
“十二五”时期,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任务仍然繁重艰巨,要把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与税费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深化水价、电价改革,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排污、垃圾处理等环保收费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切实发挥价格在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控制污染排放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杠杆作用,更好地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要切实把握好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既充分考虑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要求,又要着力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和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统筹好各方面的关系,稳妥推进。
第六,加快社会体制改革。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总体设计,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注意把握节奏,加强统筹协调,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十二五”时期,教育、科技、医药卫生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基本思路已经确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重点在配套政策和贯彻落实上下功夫。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方面,“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整合社会管理和服务资源,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按照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第七,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十二五”时期,要重点抓好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健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几个方面的工作。同时,还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重点在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方面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
“十二五”时期,既要牢牢把握城镇化发展蕴含的巨大机遇,又要清醒地看到这一变化可能带来的各种挑战,因势利导,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一是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十二五”时期,要继续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农村土地权能。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的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同时,还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二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三是建立健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机制。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部署,以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为重点,逐步建立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四是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要适应“十二五”时期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统筹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等因素,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同时,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制度,着力解决他们在享有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