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纪实:打造中国“蓝色硅谷”

2011年06月28日 12:3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尽管面海而兴120年,青岛对海洋这一巨大宝藏的探索,依然任重道远。

  做足海洋这篇文章,成为目下青岛谋求科学发展的最迫切愿望之一。

  雄心勃勃的蓝色战略志向

  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一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明确指出,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聚集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青岛是这个核心区域的龙头。

  放眼全球,蓝色经济时代早已悄然来临,在同一个蓝色战略主题下,区域发展竞争更加激烈。仅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就包括山东、浙江、广东三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成为这些区域的重中之重。

  面对这样一个百舸争流的局面,青岛如何以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科学定位自身,如何发挥海洋科研的本土优势,在发展高端海洋产业的过程中脱颖而出?如何真正肩负起龙头重任,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先行者?

  青岛审时度势,迅速找到突破先机,确立了影响青岛未来蓝色经济走向的重要战略:“蓝色硅谷”战略;喊出了雄心勃勃的蓝色战略志向:打造中国的“蓝色硅谷”。

  “打造中国的蓝色硅谷,意味着青岛将着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努力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成为国家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借此,青岛一方面可实现自身的发展转型,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一方面可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而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这样阐释。

  建立一流的国家级创新平台

  这是一个承接千载难逢机遇的蓝色战略。

  这个全新的战略意味着:青岛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海洋科技领域力争一马当先、走在前列。青岛要建立独树一帜的国家级创新平台。

  天然滨海的青岛,拥有近海海域1.22万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75.3平方公里、海岛69个、天然港湾49处、海岸线711公里,近海海域广阔,综合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数十年积淀,这座滨海之城海洋科研力量雄厚,目前海洋科研教学机构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约占全国的1/3,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70%左右,承担着全国50%以上的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拥有各类海洋科学考察船20多艘,其中千吨级以上的远洋科学考察船7艘;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课题,“十一五”期间约有46%由国家实验室科研人员承担。

  “可以说,青岛的海洋科技优势在全国无出其右,而这也使青岛打造蓝色硅谷拥有了足够底气。”青岛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

  地域起源和腹地腾飞兼容

  立足“蓝色硅谷”目标,青岛将在市南、崂山、即墨、高新区、胶州湾等区域,重点设立国际海洋科研中心、海洋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深远海与海洋前沿技术研发中心、海洋生态保护区等4个蓝色硅谷功能区。其中,蓝色硅谷的核心区域为青岛东部鳌山湾区域。这样的设置,是为了让蓝色硅谷具有“地域起源和腹地腾飞”的兼容性,不仅能促进本地社会经济发展,还能带动着半岛周边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促进全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

  今年8月份,位于青岛即墨鳌山卫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标志性建筑——综合楼及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将投入使用。这是国内在海洋领域内唯一一个国家实验室,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五支“国家队”共同组建,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七的海洋科研机构,成为我国海洋领域最主要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国内外优秀科学家汇聚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基地。

  伴随着青岛打造蓝色硅谷战略的不断推进,这样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将迅速增加。

  据悉,在未来5年蓝色经济区规划实施中,青岛拟组织总投资达到6000亿元资金,投向逾300个项目。同时,青岛已决定拿出100亿元设立国内第一支蓝色经济基金,推动大项目引进和开工建设。在政府的全力扶持与推动下,国家深海基地、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中试基地、海洋科考船等一批海洋科技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将成为蓝色硅谷的核心区,使青岛构建起高效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逐步建成代表国家水平、具备强劲竞争力的国际性海洋科技创新基地。

  凭依蓝色硅谷,青岛将在海洋科技领域关键技术、前沿技术上全力冲刺。

  根据青岛有关部门的初步规划,蓝色硅谷将启动实施海洋仪器仪表装备制造、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突破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仪器仪表装备制造、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一批关键技术,以科技进步带动海洋渔业、船舶制造等传统海洋产业的升级和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