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8日 21:37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在华西村口的一块大牌子上,写着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的名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
这是他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
吴仁宝,1928年11月出生于江阴一户贫农家庭,几十年来,他带领华西人民坚持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华西之路。
从昔日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旧农村,到今天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元的“天下第一村”, 吴仁宝创造了中国农村多项“第一”,他也被人们誉为“农民思想家”、“中国农民第一人”。
而在华西村,人们更喜欢亲切地称他为“老书记”,因为从1955年至2003年,吴仁宝在华西村党支部、党委书记的岗位上整整工作了48年。
“让老百姓住好房子,比我自己住还要愉快”
1985年8月19日的一天,赤日炎炎的南京雨花台烈士群雕前,吴仁宝站在队伍的前头,坚毅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100名农民兄弟如一座座铁塔肃立在天地之间。
他缓缓地举起右拳,带领党员干部宣誓:“苍天在上,大地作证,我华西的一百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今天,面对先烈庄严宣誓,我们和华西的老百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决心苦战三年,目标一亿,谁若三心二意,老天不容,百姓不容……”
宣誓尚未结束,老书记早已泪流满面,身后的人也都热泪潸然。
不知是否天人感应,突然间,雷声大作,骤雨倾盆。泪水、雨水交融一起。然而,任雷声再响、任狂风再急、任雨点再大,老书记依旧岿然不动,大声说:“我们跑了两百多公里的路,来向革命先烈宣誓,就是要实现制定的亿元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我们这些党员和干部。我们搞经济、搞建设,也要像革命先烈那样,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党员、团员要不怕牺牲、克服困难;干部、骨干要身先士卒、勇挑重担。决战三年,一定能实现‘三化’‘三园’亿元村……”
当初的誓言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半个世纪以来,华西从负债村到亿元村、十亿元村、百亿元村、500亿元村……风雨兼程,一路坎坷。正是凭借这股气吞山河的志气,才有了今天“美丽的华西村,幸福的华西人”。打造了一幢中国第8、世界第15的328米高的“空中大楼”,使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农民。
华西虽然富了,但吴仁宝仍然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廉洁奉公,而他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他就立下了“三不”规矩: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近几年来,上级政府批准给他的奖金,累计有1.3亿多元,他都留给了集体。
如今,华西的村民都住上了高档的欧式别墅,可他还住在70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他说:“让老百姓住好房子,比我自己住还要愉快!”
吴仁宝考虑问题很细、很全面,对待客人,也是无微不至。而对于自己的生活从不讲究,总是粗茶淡饭。吴仁宝不仅个人是这样,他还要求全家向全体村民承诺: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他一家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干部不做的,他一家首先不做!
这一点,吴仁宝一直倡导并身体力行了几十年。
“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
在吴仁宝看来,“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他立下誓言:华西富了必须“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1995年6月下旬,吴仁宝带着一名村委干部千里迢迢远赴西北宁夏、甘肃实地考察,最后来到了号称“穷苦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同心县五道岭子村。
那里贫瘠干旱,环境恶劣。队伍随意走进了当地一户回民家的低矮窑洞内。窑洞里泥土斑驳,烟熏火燎,仅有的几件必备家具破旧不堪。
昏暗下,一个病入膏肓的瞎眼老人躺在炕上下不了地,而身上盖的被子大大小小散布着数十个补丁。
看到这种情况,吴仁宝百感交集。走上前揭开正在沸腾的锅盖,只见几个散发出霉味的土豆在水中翻滚,他的心仿佛被针狠狠地扎了一下,一边落泪、一边摇头、一边叹气说:“太苦了,实在太苦了!”他随即掏出口袋里的百元人民币塞到老人手中,随行人员也相继掏出了兜里的钱。
走出这户人家,吴仁宝仍是放心不下,叫人将车上御寒用的毛毯抱来,给老人盖上。最后又叮嘱了一番,这才安心地走了出来。
接着,他提议再去别家看看,是不是当地农民的日子都过得这么苦。一路下来,几乎家家如此。
“在宁夏建个华西村吧,我们出钱。”即将离开五道岭子村时,吴仁宝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自1995年9月开始,华西村先后到宁夏、黑龙江建设了两个“省外华西村”,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建好后无偿移交给了地方政府。当吴仁宝再度到那里考察时,一声声“大恩人”呼喊着他。
从2001年6月开始,吴仁宝又通过“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创新方式,将周边20个村纳入华西,组成一个35平方公里、3.5万人的“大华西村”共同发展。
此项举措,不仅得到了上级政府的支持,更得到周边村干部群众的拥护。10年来,华西共为周边村投入了10.47亿元,使老百姓逐步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三守促勤劳,生活环境好,小康步步高”。
当然,仅仅“口袋富”,在吴仁宝看来,那不是真的富,“如果物质富了,精神不富,那是不健康的富;如果精神富了,物质不富,那是不现实的富。只有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实现物质、精神‘双富有’,那才是真的富。”
为了促使华西人更好地“精神富”,吴仁宝还先后编写了“六爱”、“十富赞歌”、“十穷戒词”、“华西村歌”。
其中,“华西村歌”的歌词这样唱道:“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华西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奋进,锦绣三化三园社会主义的新华西,实践检验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
“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吴仁宝常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理想,我们一生中可能不会实现,但我们一生中可以去实践。”
几十年来,吴仁宝从没有节假日和礼拜天,每天工作12~13个小时。如果按每天12.5小时计算,与8小时相比,延长了4.5个小时。工作这么多年,相当于多干了29.81年。再加上节假日和双休日,又多干了22.06年,总计延长51.87年。
这样算下来,吴仁宝的实际工作年龄,已经超过了100年。
平时,吴仁宝出差时喜欢坐汽车,他说这是最好的按摩,等于是锻炼身体。有时出差跑得很远,比如到北京、湖南、陕西等外省市,一上汽车就要连续走10多个小时,但他从不进宾馆、饭店,总是在路边的小吃店,吃上一碗面条就赶路。
自从有了豆腐干、方便面等快餐食品后,他连停车吃饭的时间都省略了,直接在车上就解决了他和随行人员的“温饱”。不仅如此,甚至开会,他总是利用夜里和早上的时间,目的是为了争分夺秒。
今年,吴仁宝已经84岁高龄。面对“十二五”规划,他为华西描绘了一幅“两五两大步,华西建新市”的宏伟蓝图,力争在10年之内,将华西建设成“江苏华西新市”。
“虽然年纪大了,但各级还在一直鼓励我……要说退,我要到生命息了,才彻底退。因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职务没有终身制,但为人民服务可以终身制。我一生追求的就是‘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吴仁宝深情地说。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