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易买得“断臂求生”

2011年06月29日 02:19 来源: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陈偲

  

易买得“断臂求生”

  日前,关于韩国折扣零售巨头易买得在华水土不服,欲“断臂求生”的消息不胫而走。据韩国媒体报道,因业绩不佳,易买得计划将经营战略中心从华北地区转往西北内陆地区,并出售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共10多家分店。

  昨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就此事致电易买得华东区总部,该公司公共关系部相关人士回应称:“我们也在等待韩国公司总部对此消息的确认,目前并未接到公司上层领导的任何指示。”

  转战西北风险犹存

  根据公开数据,易买得2010财年在中国损失了910亿韩元(折合8400万美元)。在亏损压力下,易买得即将对中国区战略进行大调整,准备出售华东地区经营不佳的10家门店,但并不会退出中国市场。据悉,易买得此前已经就打包出售这些门店与潜在的购买者进行了谈判,不过最终因为收购价格上的分歧导致谈判流产,目前出售谈判还在进行中。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零售业分析师张捷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易买得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仍较小,盈利状况不容乐观,在经营压力下,出售亏损门店是尽可能挽回不必要损失的措施。“竞争激烈的东部地区留给它的生存空间不大,想要尽快进入西部地区市场的做法可以理解。”

  不过,张捷认为,易买得转战西北地区市场的风险犹存,“如果易买得还是延续现在的经营方式,我并不看好。在经济发达地区销量不好的特色商品,要想得到西部地区消费者的认可,难度更大”。

  据报道,易买得公司还将在中国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希望借此加强公司相关业务。对此,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对媒体分析称,这或许有助于解决易买得本土化问题。但中小城市也处于异常激烈的竞争状态,除经营灵活的本土零售企业外,中外大型商场都在积极发展中小城市零售市场,比如沃尔玛、家乐福以及大润发等都是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这给易买得二三线城市的扩张计划带来了不确定性。

  运营模式之困境

  自1997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易买得在家乐福、沃尔玛等连锁超市巨头的强势扩张下面临巨大压力。数据显示,易买得去年仅在华开设约5家新店,目前易买得在中国区拥有27家门店,其中10多家在上海。

  根据公司此前对外公布的计划,易买得的中国分店将从目前的27家增加到2015年的45家,希望通过新的发展战略摆脱在中国市场上的困境。值得一提的是,同为外资品牌的竞争对手的扩张之势则很勇猛:沃尔玛去年在华开设新店超过40家,目前已经有200多家门店,加上好又多,规模超过300家;家乐福也以每年开设20多家新店的速度早已在华超过百家门店;TESCO在华门店数量也接近百家。

  张捷认为,易买得扩张速度慢仅仅是表面现象,核心在于初期在经营管理方面出现问题,没有专业的零售管理人员。与此同时,易买得主要销售的是韩国商品,过度强调特色化、差异化经营,而忽略了在本土化方面的重要性,消费者对其的认可程度较低。

  “零售领域的差异化、特色化是趋势,但目前高端超市在中国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易买得有些激进了,并没有考虑到中国消费者的实际情况。”张捷指出,在家电零售领域,五星电器能够成功,而百思买却败走麦城,很能说明问题。对这些外资企业来说,应加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国际金融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