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9日 09: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近日颁布实施。《目录(2011年本)》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坚持结构调整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坚持控制总量与优化存量相结合,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将发挥更为有效的指导作用。
本期“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联席评论”关注话题——《合理引导投资方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政府引导投资方向,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和实施财税、金融、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6年前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实施以来,就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效显著。
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世界范围内产业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各国都在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新的形势下,《目录(2005年本)》中相当数量的条目已不适应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世界范围内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原来的部分鼓励类条目已不能体现技术进步的方向和产业发展的趋势;二是原来鼓励发展的一些技术已经逐渐成熟甚至趋于普及,也没有必要再列入鼓励类条目;三是有些条目表述宽泛,实际执行不便操作,需要加以调整、细化;四是原来鼓励类条目中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领域的部分品种已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对一般加工能力不宜再予鼓励;五是随着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六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录(2005年本)》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节能减排的现行政策出现差距,已难以充分体现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技术的新要求。因此,修订《目录(2005年本)》是通过政府引导,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好地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势在必行。
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坚持结构调整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坚持控制总量与优化存量相结合。具体来说,《目录(2011年本)》主要有以下5个特点:
一是力求全面反映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和内容。鼓励类条目增加了新能源、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综合交通运输、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等14个门类,其中新增的“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类共有35个条目,涵盖了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装备和救援服务的主要领域;限制类条目增加了民爆产品门类;淘汰类条目增加了船舶和民爆产品等门类。为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从现代农业产业链入手,针对关键环节,新增了大量鼓励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条目;为进一步突出水利设施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增加了相关条目、丰富了相关内容。
二是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为体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在装备、汽车、船舶门类中,新增了重大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高速精密轴承、轨道车辆交流牵引传动系统、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以及海洋工程专用船和海洋工程装备的条目;在纺织门类中,关于高新技术纤维及应用条目的表述上,明确提出鼓励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和环保工艺的生物质纤维产业化、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复合材料),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和生产。
三是更加注重推动和支持服务业大发展。《目录(2005年本)》中,服务业基本都归于鼓励类中“其他服务业”类,仅33个条目。此次修订,对服务业重新划分了类别,新设了“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7个门类,鼓励类条目则增加到112个,适应了与“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的要求。
四是更加注重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和引导。“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为此,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产业准入条件,在限制类条目设置上加强了对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的限制,从产品规格、参数和生产装置规模等方面,分别对限制范围进行了比较明确的界定,提高了准入标准。
五是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生产和消费环节都增加了相关内容。例如,在“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门类中,新增了“废旧物品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设备开发”、“废旧机电产品的再利用、再制造”等条目。又如,几乎所有制造业门类中,均增加了清洁生产工艺、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的颁布实施,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将发挥更为有效的指导作用。各地区要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有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切实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增强产业政策的执行效力。
(责任编辑:华青剑)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