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9日 20:39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前有堵截 后有追兵 食用油企不堪其重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食用油的第二轮限价转眼既至,国家的态度将决定生产企业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2010年11月底,发改委曾约谈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九三油脂4家食用油企业,要求这些企业在4个月内不得上调小包装食用油价格。2011年4月,发改委再次“限价”2个月。如今6月即将结束,第三轮限价是否会出现呢?
近日,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等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将对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湖北、广东、四川、陕西等8个省(市)进行为期10多天的全国食用植物油库存的“摸底”。此举可能将为未来食用油调控政策的制定进行评估。
随后,坊间开始传来消息,食用油限价将会持续到8月中旬。“‘限价令’被再一次延长了。”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供应商商会秘书长陈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前几天到北京参加油脂方面的工作会议,得到的消息是“限涨令”延长至8月15日。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豆技术经济专家司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这个是有可能的。‘限价令’出台的基础——CPI居高不下,并未改变,反而是不断刷新新高。而食用油产业又是一个产业链比较长、覆盖面比较广的产业。国家继续限价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
无独有偶,被多家大型油脂企业印证的消息显示,为了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当前市场价格,同时帮助企业降低前期持续的亏损状况,国储将定向投放212万吨大豆,其中关内3300元/吨,关外3500元/吨,该售价明显低于国产大豆每吨人民币3800元的市场价。“如此看来,国家延长限价令的意图明显。”东方艾格大豆行业分析师陈丽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在长期限价之下,供需很可能会出现失衡状态。食用油涨价之气会越憋越大。
基于国内通胀预期管控,大型油企自2010年11月起终端价格被两度限制涨价,而同期国际大豆涨幅超过10%。油脂压榨全产业链利润大幅下滑,上游的大豆压榨企业目前已经持续亏损7个月,多数中小企业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也临近极限。有消息称,目前黑龙江大豆压榨企业开工率不足5成,在开工的很多企业经营状况也处于“盈亏点”附近。
更为可怕的是,企业的生产成本还会继续上调。今年,中国黑龙江持续低温多雨,美国中西部气温偏低,国际大豆市场今年的供需关系恐会严重失衡。“长期来看,大豆价格还会提高。”陈丽娜说。
供应很可能会降低的同时,需求方面却将面临上升局面。“从季节上看,大豆即将进入最易被炒作的时期,需求将有增涨趋势,倘若继续推行食用油限价将加剧供需矛盾。”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三次定向销售之后,我国政策性油脂的库存量已经不容乐观,其调控能力大幅度下降。每年6月是新油料如菜籽上市时,也是国家收储的关键时期。但现在国家却处于‘两难’之境:若是大量收储,上游市场供应量必然减少;而一旦供小于求,将引发终端食用油价格上涨。“中华油脂网分析师郭清保表示。
市场担心,随着食用油消费旺季的到来,食用油的限价反而会成为食用油价格飙涨的助推器。
“与其如此,还不如就此取消食用油限价。尽管食用油产业链条较长,影响范围较大,但它对整个CPI的贡献并不大。”司伟说。一家被国家发改委约谈的大型油脂企业负责人也明确表态,在国储定向低价销售的补贴下,企业亏损没有之前严重,企业涨价意愿并不强烈。此次限价令到期后,即使有关部门没有明确限价,企业也不会涨价。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