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周传媒重点]奶业标准太低 高铁速度太快

2011年06月30日 05:53 来源:时代周报

  本期主持 徐达内

  急速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处在转型轨道上的庞然大物,在转型过程中,内外的矛盾纷争难以避免。就像本周媒体重点关注的大事件,内有纷扰的慈善风波、高铁争议、牛奶问题,外有久悬未决的南海争端,这些事件都离不开一个“争”字—争利益、争标准、争主权,但“争”绝非全是坏事,而是权利博弈的开始。

  “郭美美”引出慈善风暴

  若要在这一周里给中国媒体找个主角,非郭美美莫属。这个在微博(http://weibo.com)上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出头姑娘,因为身份认证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迅速引爆人们对中国官办慈善机构财务不透明的抨击狂潮。舆论危机之深之持久,堪称三聚氰胺事件以来中国之最,那些满腹狐疑的人们认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就是慈善事业中的三鹿,向中国民众销售用慈善爱心包装的“毒奶粉”。

  正如《新周刊》在微博中总结原因,“人们不是不愿放过‘郭美美’,而是不愿轻易放过红十字会”。或许是因为涉嫌金额更加巨大、身份反差极为强烈,那些民愤也就更加难以遏制,极尽所能搜索郭美美网络痕迹的人们认定这位90后炫富女子并非“炒作”,而确是某个贪渎官员的“二奶”或继女。尽管涉事各方均已发表证言否认指控,“郭美美”亦发出声明声称此前身份为“无知杜撰”,但“人肉搜索”目标依然直指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等人。

  继《南方都市报》等多家报章发表评论吁求彻查真相之后,中央级媒体在周末的介入尤受瞩目。6月26日,央视新闻频道报道“郭美美事件”,在描述风波进程后,以《有声明,更需要证据》为题。次日,《人民日报》在视点版以来论形式刊出《公众善心“伤不起”》,通过不足300字分析,“‘郭美美’只是一个引爆点,触发了许多人郁积的对慈善机构的不信任乃至不满”。作者伊路同持“证明”论,强调“红十字会这样的公益机构,没有隐私可言,恰恰相反,如果仅有‘声明’而无法‘证明’,仅有辟谣而没有自省、改进,就可能引起更大的失信。”而《环球时报》亦在社评中分析这家官办慈善机构“为何‘跳进黄河洗不清’”:“以当前中国各官方机构目前的公信力,不足以对付一个炫富小女生用‘错误的身份认证’带给它们的麻烦。”

  高铁在红歌中唱行

  在全国媒体红歌嘹亮声中,根据预报,“七一”前一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人民网从6月27日下午起开始推荐对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车体总设计师丁叁叁的访谈,首页标题为《专家驳斥我国高铁“安全系数造假”说法》。28日的《人民日报》,铁道部媒体通气会的内容再占半版篇幅,其中开篇两段提要便重申辟谣之职,分别是,“京沪高铁降速运行主要考虑旅客的经济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运输需求的多样性”、“在极限速度下,衡量高速列车安全性的三大指标距安全限值都还有很大余地”。

  所谓“造假”说,系6月21日被引爆,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所刊周翊民指控。报道中,这位铁道部原副总工程师、高速办副主任宣称,高铁降速是因为“买300公里时速的车跑350公里的速度”,而在安全性方面“我们目前这几条高速铁路小问题常有,有些问题看来小,实际不小,但都保密”。

  事态敏感,虽然“罪魁祸首”刘志军已然落马,但仍少有成文评论得到发表。腾讯周五立论,试图探索“高铁牺牲安全求速度了吗”。在一一列举了包括《新京报》“十问高铁”、中科院等主办之《科学时报》报道后,建议民众“全方位看待高铁安全性”:“高铁是一个严肃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人都认为中国高铁是为数不多的走在世界领先地位的行业。由此,更希望优秀的学者们能够站在公正的立场,抛开站队,就其安全性等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透明、可靠、易懂的阐释。”

  牛奶标准该不该降低?

  比起高铁安全性,有关中国牛奶的标准争论显得更加针锋相对、公开充分。

  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和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的名字几乎登上了中国每一份市民报纸的版面,后者炮轰“中国乳品标准创全球最差标准,标准制定被大企业所左右”的话语尤受重视,除了伊利和蒙牛的老家盟友以外,绝大多数媒体和时评家都站在他这一边,指责前者“国情论”令人寒心,“照顾中小奶农利益”之说有意制造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对立。

  《成都日报》周五用半个评论版发表5篇文章,篇篇质问“牛奶标准为谁降低了”,标题立场明确:“别以照顾奶农利益为由拉降标准”、“利益博弈不能失去民生取向”、“全球最低标准是如何出炉的”。《新民晚报》允许作者将那达木德定义为乳业巨头们的“代言”者,批评他“缘于国情”和“无损公众健康”的理由“加剧了消费者的反感情绪”:“‘奶业标准低无损公众健康’的说辞,也实在可笑。如果仅仅是‘无损健康’,那么喝牛奶与喝水还有什么区别吗?”

  值此中国乳业再陷无边非议之际,6月25日出版的《经济观察报》回望昔日,以三个整版记录《三聚氰胺三年志》,开篇即是发自呼和浩特的《奶农“国情”》。文章在描述了奶牛第一村的没落账目后,摘要强调“奶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从农户养殖的‘小、散、乱’,尽快实现规模化、优种化、集约化”。不过,主编们还在评论版头条表达了自己同情理解生产者之后的更关键立场,《无视消费者的标准都是耍流氓》。

  南海争端扑朔迷离

  引自《华尔街日报》的崔天凯表态广获转载,这位外交部副部长在文中坚称,中方在南海问题上并没有挑起事端,批评美国介入只会让局势更加复杂。而作为军队代表,少将张召忠和罗援类似“短期解决南海唯有动武或上国际法庭”的严厉表态,更是受到市场化媒体欢迎,作为可以刺激销量的标题出现。

  尽管《环球时报》上强硬言论占据绝对多数,但外交部老领导吴建民劝告“愤青”之文上周三亦得刊发。根据腾讯评论头条推荐,这位前外交官针对南海争端说明立场:“中国政府所表现的克制,国内有些人不大满意。认为太软,不过瘾,应当采取强硬态度,有的人甚至认为应当打。在我看来,中国政府所表现出的克制,是一种自信……虽然执行起来有难度,但历史终将证明,这个方针是最明智的方针。”

  事实证明,官方最终还是选择“谈判”和“争取共识”作为缓和争端的解决手段。本周三,外交部发言人一方面批评“美国参议院涉南海问题决议混淆是非”,一方面宣布:“越南领导人特使访华期间,双方就当前南海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双方一致同意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不采取使局势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反对外部力量介入中越争议,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要积极引导舆论,防止出现损害两国人民友好和互信的言行。”

  作者系复眼网舆情顾问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