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资本市场走进新时代_

2011年07月01日 07: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侯捷宁

  今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成立90年的喜庆日子。走过了20余年发展历程的我国资本市场,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将永远载入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新辉煌的史册。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资本市场改变了投融资市场的结构,改变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改变了城乡居民投资理财的模式,也改变了人们参与经济社会生活的方式。在拓宽融资渠道、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分散市场风险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支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

  如果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的时间作为起步点,那么,我国资本市场已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在这短暂的20余年里,资本市场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股权分置到股权全流通、从结构单一到多层次的发展过程。

  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经有2200余家上市公司,1.3亿户投资者,106家证券公司,62家基金公司,163家期货公司。股票总市值全球第二;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资本市场已能和有近百年发展史的欧美资本市场并驾齐驱。

  交易所拉开资本市场大幕

  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是党和政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历史决策,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伟大创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渐次推进,逐步催生了企业直接融资和股份制的需求。1981年7月,国库券开始发行,走出了证券发行的第一步。从1982年起,最初的企业债开始出现。1984年,银行开始发行金融债。蕴积在人们心中的投资意识迅速萌发。

  1984年11月18日,上海飞乐音响有限公司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只股票,被誉国际社会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1990年,国家出台相关文件,允许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建立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于当年12月营业,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开始试营业、次年6月正式营业。上证所上市之初仅有8只股票,即上海“老八股”;深交所上市的股票有5只,即深圳“老五股”。1992年2月,真空电子B股上市,B股市场诞生。这一市场在当时条件下,解决了向境外投资者融资的问题,是一个创举。

  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从零起步。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针对证券市场发表的这番重要讲话廓清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资本市场理论迷雾,为市场日后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基础,打开了空间。

  从1993年到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取得飞速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股票市值、融资额度、投资者开户数、交易量、交易品种等都进入一个较快发展的阶段。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已拥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市场,期货、黄金、外汇等交易市场发展迅速。我国目前有上市公司2200余家;股票账户达1.3亿户以上,基金持有人账户超过1.1亿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累计达1.6万亿元。股市已成为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的主战场。

  股改“破冰”制度痼疾

  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股权分置改革是一次历史性的战役。

  由于脱胎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我国股市在早期推出时,设计了国有股法人股暂不上市流通的方式。日积月累,上市公司三分之二的股权不流通导致了一系列体制机制问题。不但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阻碍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完善,而且作为“悬案”一直影响着投资者的入市热情。这一问题长期不解决,使得股市融资功能逐步减弱,估值体系难以真正确立,发展空间被封堵。

  2005年4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这一天,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强调要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中国资本市场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股权分置改革由此拉开了大幕。

  以统一规划、分散决策、支付对价为特点的股权分置改革,明确了分步上市流通的时间表,协调了两类股东的利益诉求,开启了全流通的大门。截止2010年12月底,我国股市已经步入了全流通时代。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制度创新,开辟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纪元,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推动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改变了证券市场供求关系扭曲的状况,完善了市场定价机制,更好地保护了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晴雨表功能日益健全

  在股权分置这一基础性制度问题得到解决后,资本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基本功能日益健全,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的核心部分,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这种推动作用不但表现在资本筹集,还表现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提供风险释放通道、提升市场信息透明度等方方面面。可以说,资本市场不仅推动着经济持续增长,而且大大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首先,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代表性日益增强。当前股票市场的市值规模与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国最核心的企业都已成为上市公司。

  股票市值的飞跃变化说明,资本市场为中国企业资本的形成和聚集发挥着重大支撑作用。2000年时,沪深交易所有96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4万亿元。而截至目前,沪深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约2200余家,总市值约为26万亿元左右,位居全球第二。

  上市公司的市值集中度也显著提高。目前,前二十和前十名上市公司的市值集中度分别为54%和44%。国有控股企业成为股票市场的主导力量。股票市场对于经济运行的反映能力进一步加强。

  其次,资本市场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统计显示,20余年来,通过股票市场募集的资金达35711.75亿元。其中,首发募集资金18338.65亿元;配股募集资金4226.8亿元;增发募集资金13146.3亿元,其中4986.11亿元为非现金认购股份;通过认股权证募集总额355.92亿元。

  第三,资本市场正在帮助我国经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绩优、蓝筹、新经济、新能源、新兴产业股票的高股价,使资金人才等尽可能地流向社会最需要的产业与企业,这种作用将明显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史上,资本市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也必将循此路径。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资本市场肩负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贸易大国向金融大国、经济强国转变的历史重任,一定大有可为,发展空间巨大。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看好我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明天会更好!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