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4日 04:31 来源:新京报
■ 一家之言
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追求“赚钱”本无可厚非。但是,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社会服务窗口,赚钱并非其唯一目的。
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2011年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名,中国三家银行跻身全球前十,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其中,工行去年净利润为325亿美元,“全球最赚钱”。据估计,中国银行业净利润过去三年可能激增95%以上,约占全球银行业净利润的五分之一。(据7月1日《新京报》)
这样一份“成绩单”, 无疑是值得中国银行界高兴的。但是在笔者看来,中国工商银行“富则富矣”,却不过是一个“暴发户”。
首先是因为它的有些钱赚得并不地道,而是钻了管理不规范的漏洞。我国银行业管理不规范突出地表现在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灭火式”的监管上:银行乱收费———客户意见大———银监会出面叫停———银行出台新的收费项目。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这种被动监管,注定了银行乱收费问题只能是“按下一个葫芦却浮起了更多的瓢”。而在这个过程中,各商业银行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其次,“最赚钱”却并不最具竞争力。分析一下“全球最赚钱银行”的利润构成不难发现,它有两个重要的“生财之道”:一是“净利差”,即向储户支付很低的利息、而放贷却收取很高的利息,工商银行因为国家政策扶持而成为国内贷款规模最大的银行,自然要大赚其中的“差价”;二是眼睛紧盯老百姓的钱包,收费项目几成“几何级数”增长,其中被银监会紧急叫停的“数钱费”更是成了国际银行业界的一大笑柄。反观花旗银行等国外善于经营的银行,“手续费”对利润的贡献率仅仅占10%左右,而投资业务才是其最赚钱的主营业务。
“全球最赚钱银行”只是一个“暴发户”,还因为它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尽如人意,根本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比如,银行网点少且布局不尽合理,客户等候时间过长;又如,服务“嫌贫爱富”、“挑肥拣瘦”,VIP客户享受专用窗口或不用排队,普通客户倍感歧视;再如,众多“理财产品”并没有像其宣传的那么赚钱,“银行卖保险”早已引起公众的不满。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追求“赚钱”本无可厚非,但是,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社会服务窗口,赚钱并非其唯一目的。因此,银行在赚钱之外,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真正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不是依靠垄断地位向客户巧取豪夺。唯其如此,“全球最赚钱银行”的宝座才能坐稳坐久,“全球最赚钱银行”才能转变为“全球最具竞争力银行”,不仅做大、而且做强。
□瞿玉杰(北京 职员)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