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钱文忠:士魂商才才能造就强国

2011年07月05日 01:1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刘琼 王立伟

  “为什么物质财富的增长改变了中国,而人们对财富却越来越仇恨?为什么很多人为这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却成了群体性仇恨的对象?为什么看到这些人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人遭受到委屈、误解,或者过失以后,整个社会出现的却是幸灾乐祸的心态?”在2010第一财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启动仪式上,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钱文忠教授的问题,引发了在座企业家的深思。

  中国传统中的“为富有仁”

  除了贫富差距的加大,钱文忠认为,上述问题与“为富不仁”、“无商不奸”等几千年中国商人的负面形象,以及人们一直对商人的负面情绪有关。但是他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中国的企业家和商人,其实与企业的价值和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有着很大的关系。

  “今天,如果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必须清醒地反思和认识我们固有的传统当中,对企业家,也就是过去称为‘商人’阶层的认定,是不是‘为富不仁’的既定形象。”钱文忠说。

  他举例说,《左传》里有一个名为弦高的著名商人,一次赶了几百头牛去做生意,突然遇到准备突袭郑国的秦军。弦高急中生智,向秦国的军队长官表示,“这几百头牛是郑国的国君犒劳秦国大军的”,秦国见到郑国早有准备,便把牛牵走了,没有攻打郑国。

  这个历史事实,体现了有智慧的中国商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勇于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奉献出来,拯救国家的壮举。春秋时著名的“陶朱公”范蠡,也是勇于承担责任的商人。他曾经帮助越国灭掉吴国,之后改名换姓,经商并获得巨额财富,并把财富分散给缺钱的亲友、穷人等。

  那为什么在传统社会中,中国商人始终给人低下感觉,包括财富本身都被认为是一种罪恶?钱文忠认为,这大约自秦始皇时,秦始皇和吕不韦有一种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吕不韦本是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秦始皇罢黜并杀死了吕不韦,同时迁怒于商人,迁怒于财富。

  此后直到明朝晚期,中国的传统商人开始自觉地认为商业属于正业,是正当的一种手段。此时,商人与士大夫的关系开始密切,商人阶层形成了明确的自我意识,出现意识形态。从明朝晚期开始,在中国社会价值体系中,商人的社会地位开始上升,“士农工商”的排序,在那时已经变成“士商工农”。

  钱文忠认为,如果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文化传统,就可以理解,在中国传统中商人和财富,与当代我们所讲的企业家和财富,不仅具有完全正面的形象和价值,而且还是实现社会道德不可或缺的载体,或者本身就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企业家或者商人,与士大夫一样,无论其所具备的财富还是知识,都是推动社会前行发展的车轮。

  “士魂商才”才能成就“强国”

  正因如此,钱文忠认为,“今天的商界与财富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反思自身,反思与自身相关的传统,从中寻找历久弥新的资源,有意识地努力使自己成为‘士魂商才’的领袖。”

  “士魂商才”,出自“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的《论语与算盘》一书。涩泽荣一之所以在企业界获得如此高的美誉,不单是因为他在实业方面的突出成绩,更是因为他塑造了日本在走向资本主义过程中的商业道德。

  涩泽荣一在《论语与算盘》一书中提出了“士魂商才”的概念,主张一个商人既要有“士”的操守、道德和理想,又要有“商”的才干与务实。所谓“商才”,本来就要以道德为根基,离开道德的商才,即不道德、欺瞒、浮华、轻佻的商才,绝不是真正的商才。但如果偏于“士魂”而没有“商才”,经济上也会招致自灭。

  当时,明治维新使日本踏上了现代化的起跑线,在短短二十五年时间内,日本就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现代化强国。但由于在现代化道路上急速奔驰而产生的“离心力”的逐渐凸显,面对工商业无序发展带来的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弊端,涩泽荣一再次劝告人们捧起《论语》。比如商业竞争,其实并不需要什么与众不同的商业道德,只需要“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商业竞争就是要从这些人人皆可遵守的道德准则出发,信守双方之间的协定,善意而诚实地经营。

  钱文忠认为,《论语与算盘》这本书里提倡的“士魂商才”,本意指的是武士道的“士”,但今天,我们可以理解为士大夫的“士”,也就是要有士大夫的灵魂和商人的才华。

  “士魂商才”,是从历史领域里面能够找到的,对商业领袖或者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好诠释。钱文忠认为,如果中华民族能够拥有多一点“士魂商才”的人才,那实现国富民强、民族崛起就指日可待。摄影记者/任玉明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