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5日 04:12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券商研报“雷人”的背后,其实是有原因的。
其一,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券商发布的各类研报就多达56万份,按一天读10份计算,这些研报150年都读不完。使用“雷人”的手法,才能让研报“脱颖而出”,吸引眼球。
其二,券商研报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利益链条。比如:为了获得更多基金的分仓收入,为基金重仓股摇旗呐喊;借发布研报之机,券商自营盘从中大肆牟利;利用研报鼓吹以取悦上市公司等等。
其三,“雷人”研报还是某些券商研究人员个人博“出位”的手法。
在美国华尔街,某个行业的顶尖分析师一般被称为“斧头”,成为“斧头”意味着市场中的话语权与源源不断的利益。在国内市场中,虽然近几年也兴起了行业“金牌分析师”的排名,但往往是各领风骚两三年,之后归于沉寂的居多。从A股市场的发展计,从争夺国际资本市场的话语权与定价权计,我们也需要有自己的“斧头”。但券商研究人员在行业中的地位要靠实力与不断的努力,“雷人”研报只能够在一时赚点眼球而已,玩得不好,反倒会留下骂名。(曹中铭)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