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5日 14:11 来源:财新网
批评高考招生指标化使高校招生被高考分数牢牢束缚住;强调不仅仅要将目光盯在各地的“超级中学”,更要关注农村、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等考生
【财新网】(综合媒体报道)今年高考分数公布后,几大名校照例围绕招生生源展开一场争夺战。一些做法已经越过正常界限,显出“恶”“乱”的性质,暴露出在高考招生过程中许多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于涵日前接受《人民日报》专访,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
于涵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高考招生指标化,使高校招生被高考分数牢牢束缚住。这会形成唯分数论的不良导向,并因此忽略了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招生过程中一些不合适的做法会给考生本人也留下负面的印象,没能给考生上好迈入成年和高等学校的第一课。”于涵称。
于涵表示,高校招生须因材施招,以招生促进学生成长。传统上高校招生与人才培养往往是“两张皮”,招生工作只是负责将高分考生揽至麾下,不考虑后面的人才培养环节,而人才培养只能“有什么苗子做什么菜”。
他表示,要打破唯分数论,仅靠高校努力还很不够,社会逐渐破除堆积于教育之上的功利化泡沫、政府管理部门更符合教育规律的制度设计、媒体宣传的密切配合等应当形成合力。
此外,于涵表示,还应完善招生服务,促进教育公平。招生组的重要任务不是比拼优惠条件竞挖高分考生,而是为考生提供从人生规划到专业选择的全方位、客观、深度的咨询服务。在招生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将目光盯在各地的“超级中学”,更要关注农村、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等考生,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教育公平。
今年进入高考招生录取工作以来,名校抢生源、中学、地方竞比上名校学生人数等现象再度上演,并出现一些违背基本原则的歪曲做法。复旦大学招生办曾发表声明,指在招生过程中有人冒充复旦老师致电考生,称复旦取消了之前与考生签订的预录取协议。
而复旦大学招生组成员该校历史学系教授冯玮在微博(http://weibo.com)连续发文,抨击高校招生工作中的种种现象。他指,不少地方为了“政绩”“利益”,“绑架”了考生选择。
他称,一名湖北宜昌市高分考生的父亲表示,自他孩子考出明显能进入“北清”的成绩后,家里就从未“消停”。宜昌市武家区领导、教委领导、学校有关方面领导、该生父亲所在单位领导、与该生父母本人“能说上话”的亲戚、朋友、同学,都来“游说”。这名考生因实在经受不住各方压力,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改变了志愿。■
(财新记者 汪苏)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