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6日 01:34 来源: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符周顺
近年来,中国软件业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近日,商务部发布《中国软件出口发展报告2011》。报告指出,我国软件业收入规模从2001年的751亿元扩展到2010年的1336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6%;在GDP的占比也从2003年的1.41%上升到2010年的3.36%,年占比增幅高达13%。
十二五开局之年,软件技术和产业格局孕育着新一轮重大调整。随着网络计算等基础硬件水平快速提升,应用需求持续深化,商业模式不断革新,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进入产业转型期。
利好政策开启软件业黄金十年
在十二五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国家正从政策层面加大对软件业的扶持力度。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化浪潮的到来,中国软件产业有望成为下一个阶段的新辉煌。
以年初发布的4号文件为标志,中国软件业开启了一个黄金十年。4号文件延续了国发18号文基本精神,统筹了软件产业创新、应用和服务等各个层面,针对国内软件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以及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级不高、始终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等问题,综合运用了财税、金融、教育、市场和政府采购等多种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产业政策体系,优化了发展环境。4号文件无疑将为软件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营造更加完善的环境。
同样在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又称新18号文件),这是新时期软件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新18号文件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发4号文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强化技术创新;培育龙头企业,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提升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培育信息技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推进软件正版化,进而推动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市场驱动力催生信息服务新业态
面对当前移动互联网、3G的快速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培育互联网数字内容、服务外包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开发工具的研发和产业化,用软件业拉动消费已经成为未来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大势。
对于软件业的发展,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指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一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规模从2010年的1.3万亿增长到4万亿,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从18%提高到25%。二是具备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三是涌现出几个千亿级的企业,几十个百亿级的企业。
根据IDC发布的数据,发达国家软件业务收入占信息产业的比重在50%到70%之间。而目前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所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只有18%,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是宝贵的战略资源。云计算的风靡则揭示了软件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软件市场驱动。市场驱动力是产业发展、转型的推手。在市场驱动力的作用下,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智能化和融合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同时,这也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主战场。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经济转型
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新一轮变革的趋势,为我国带来了创新突破、同台竞技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目前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仍属于“幼稚”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仍很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规模还相对较小。
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2011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名单,华为以827亿元收入居首,中兴其次,为380.8亿元。其它超过百亿的还有神州数码:197亿元。而在国内软件业名头较响的东软和用友分别只有47亿元和29亿。相较而言,微软2010财年收入达到625亿美元,净利188亿美元。国内外的差距可想而知。
按照十二五的规划思路,十二五期间,国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两大发展重点:一是进一步提升软件研发和应用水平,二是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看得出这两方面的工作都是为了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
2011年是软件产业机遇之年,也是发展之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和发展新产业的孵化器。在两化融合持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软件业作为无污染、低能耗、高就业的知识生产型战略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更是促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支撑和培育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