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曹中铭:仅对违规保荐亮黄牌 这份温柔谁能懂

2011年07月06日 02:1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曹中铭

   近年来,券商保荐工作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广遭市场的诟病。新股“三高”发行的背后,有保荐人不遗余力地吹捧;新股包装粉饰上市,保荐人“功不可没”;新股业绩出现大面积“变脸”现象,保荐人难辞其咎;重发行轻上市、只荐不保已经成为保荐行业的“潜规则”;保荐机构与发行人穿一条裤子,只维护发行人与自身利益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券商保荐工作成为千夫所指,显然与其没有做到 “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密切相关。只把自己与发行人利益置于首位,而漠视投资者与整个市场利益的保荐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认为是合格的,当然也不可能获得市场尊重。

   此次证监会对6位保荐代表人亮黄牌,不仅是及时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对于这些未能勤勉尽责的保荐代表人,鉴于其保荐项目所造成的巨大负面效应,仅仅只是亮亮黄牌,显然就太“温柔”了,而且“温柔”得让人看不懂。

   以有“史上发行最贵新股”之称的海普瑞为例。海普瑞当初能够以148元的“天价”发行,国内相关企业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唯一认证”是最大的卖点。但事实却是,所谓的“唯一”,只不过是“之一”而已,根本没有保荐人与发行人吹嘘的那么玄乎。但正是有了当时的“唯一认证”,海普瑞超高价发行变成了现实。

   高价发行的海普瑞,并没有为投资者带来高收益,反而是深受其害。其股价经过短暂的表演之后,便开始踏上价值回归之路。按照复权价计算,相比于发行价格,海普瑞最大破发幅度超过50%。而且,当初保荐机构鼓吹的高科技企业只不过是原料药的生产企业,高成长性神话也被上市公司1~6月份净利润预减30%~50%的公告击得粉碎。

   但海普瑞的超高价发行,使发行人“多收”了50亿元,这不仅造成市场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导致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遭到严重扭曲。更需要指出的是,因为高超募,保荐机构获得了更多的承销费用,保荐代表人亦可从中分享更多的红利。试问,如此事实面前,只对保荐代表人亮黄牌,会产生威慑力吗?

   在目前的新股发行利益链条中,呈现出明显的利益割裂态势。发行人与保荐人的利益有了保障,但投资者与整个市场的利益却被发行人与保荐人抛到脑后。前后者之间利益没有挂上钩,导致了保荐工作产生诸多的弊端,也才会产生像海普瑞这样的“经典”一幕。

   规避上述弊端,除了对违规保荐代表人加重处罚之外,保荐人同样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更要将保荐人的利益与市场的整体利益“捆绑”在一起。如保荐代表人未能勤勉尽责的,或新股业绩快速“变脸”的,规定将保荐机构获得的承销费用的一定比例(如20%)或者全部上缴当成投资者保护基金;对于有严重违规行为的,除了没收承销费用并加倍罚款外,还应将保荐代表人与保荐人逐出市场。如此一来,保荐代表人与保荐人都受到了处罚,投资者保护基金也得到充实,并且真正能够起到“警示”的作用,“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