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6日 05:42 来源:东南快报
本报讯(记者 刘晓霞 实习生 徐莹/文记者 刘彬/图)位于闽侯南屿南旗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福垆寺将开始抢救性修复工作,修缮完毕后还计划将寺庙与另一处标志建筑八角亭一道打造成公园,此处有望成为闽侯新地标。这是福州闽侯文物部门昨日透露的消息。
寺庙管委会成员之一,今年76岁高龄的林老伯说,今年4月,大殿边上一段雕成鱼形的木头掉了下来。师傅爬上去一看,寺里一根从明代用到现在的大梁已经完全腐朽。
南屿文化站工作人员检查发现:大殿上4根大梁都已腐朽,急需更换。
南屿文化站站长王烽说,寺庙在历史上经过六次修缮,目前保持的基本是清代建筑格局。寺庙整体建筑以木质为主,还有一个别具特色的戏台。
目前,闽侯县政府已经将福垆寺列为县保护单位,即日起正式启动抢救性修复工作。王烽说,抢救性修复主要针对已经出现问题的四根大梁,将全部更换成新的。同时,还将对寺庙一些局部破损较为严重的地方进行修复。
王烽说,修缮完毕后,福垆寺和寺后的另一个南屿标志性建筑——八角亭,将有望被打造成一个主题公园,重现闽侯地标的光彩。
福垆寺四大特色全国独有
曾是南屿人回家的地标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寺庙,究竟有何特色?王烽说,福垆寺里有四绝,分别是:戏台藻井、黄钟英对联、奈河桥、柳七金身,堪称全国独有。
他说,这四绝中,当数藻井最有特色,位于戏台顶部,中间一层环绕装饰上,刻了一组以箍桶、制伞、酱店、补鞋、酒肆为题材的“36间店”组雕。“藻井不仅能装饰舞台,还可以充当扩音器。”
而在戏台两侧则刻着福建籍民国海军上将黄钟英所写对联:“秉性果端庄君毋庸屈膝折腰随时下拜存心如诡谲汝当懔严刑重典何日收台”。寺庙后殿,则是迷你型奈河桥。据介绍,此奈河桥不同于流传民间的故事中的“奈何桥”,指的是佛教故事中一条叫做“奈河”上所架的桥。“在道教庙宇里建造佛教故事中的桥梁,也算是别具特色。”
此外,寺庙里还有一尊由明朝建庙初期雕刻的柳七金身塑像。据介绍,柳七是当地一位得道仙人,能庇护渔民安康。
为何会在南屿这里建造这么一座独具特色的寺庙呢?闽侯博物馆馆长曾江说,早先南屿只是一座岛,与周边水路相通,而且村里还有很多人靠讨海为生。
因此,南屿一带村民特别希望有神明能保护家人平安,因此福垆寺应运而生。它的前身是“天后宫”,也就是妈祖娘娘。到了明朝,由当时的邑人出钱修建,选址在锦溪边上。过了几年,村民又修了八角亭。
“当时出去讨海的人,一看到寺庙和亭子,就知道快到家了。”曾江说,福垆寺是指引渔民回家的重要建筑,因此香火一直很旺盛,直到现在每年还有上万人前来敬香。“
分享到: |